昨日上午,2017年高考“首战”语文顺利结束,每年备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目也揭开面纱: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的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节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年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此刻,若是你拿着这份考卷,会怎样写这篇文章呢,给出怎样的答案呢?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一个有趣的巧合,今年省考试院举办的征文比赛题目是“我与高考”,无意中竟然“猜”中今年考题。
川大学长
给出这样的答案
“如果有机会,我也只会静静看着当时的那个自己,而不敢出声去惊扰半分,后来种种,都比不上那时眼里的星光璀璨。”
“所以在今天回想那天,除了那天下午的夕阳,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但是那道夕阳真的好美,美到我愿意用三年困苦来交换,站在现在往回看,以前的难其实都不算什么。”
“我异常欣喜的同时也莫名地清楚一件事:我的高考虽然结束了,但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是吗?”
昨日语文作文题目一出,四川大学的官微上就晒出了“来自川大的答案”。这些刚奋战过高考不久的大学学长们,用自己最真诚的语言讲述着“我的高考”,文字打动人心,在网上引起热议。许多网友表示:“谈起高考,总会有那么一件事或者一段情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勾起一段或许刻骨铭心、或许感动至深的记忆。川大学子的这些文字非常感同身受。”
权威专家
给出这样的解析
昨日下午3点,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信发布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2017年高考作文题总汇,并附上了专家解析。对于今年采取全国卷III的四川作文题目,专家是这样解析的: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0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
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新闻多一点
我省征文大赛
“猜中”作文题
“追寻你我共有的高考记忆,即日起至9月29日,我们将面向全国举办‘我与高考’有奖征文大赛活动……”巧合的是,在今年2月,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曾委托省招生考试报刊社举办的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的面向全国的有奖征文大赛题目“我与高考”,无意中竟然提前“猜中”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参加征文的许多人都谈道:“40年前,‘恢复高考’的消息如一声春雷震撼着人们的心。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爱谈起‘我的高考’,常情不自禁地感叹:‘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应该还在……’征文给了一个倾诉平台,不过没想到竟和高考题目有趣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