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报道:【十九大精神与我们这一行】为百姓铺就“健康之路”

2017-12-06 08:310人民网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大家表示,要立足各自岗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病有所医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让更好的健康服务惠及更多群众,让老百姓有满满的获得感。

“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是我的理想”

身为安医大一附院移植中心主任,赵红川差不多把所有时间都给了器官移植事业。连他的微信朋友圈,也几乎都是器官移植的话题,参加各种业务研讨活动、记录自己做的每一次肝移植手术、为接受移植手术的病人加油……“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10月19日那天,他还在这样激励自己。

“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是我从小的理想。”1987年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赵红川所有的专业方向全是医学院校。“但毕业后,临床工作的严肃性、复杂性让我明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要付出巨大努力。 ”为此,他拜师国内知名肝胆外科专家和移植专家,又数次赴国外研修,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外科医生向肝胆外科、器官移植专科医生的转变,业务逐渐成熟。

“器官移植技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医学成就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唯一有效的方法。 ”2012年我国正式实施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政策后,赵红川开始满身心扑在了医院器官移植工作上,起草实施方案、成立器官捐献获取组织(OPO)、制定诊疗规范、组建多学科讨论团队。 “当时社会观念比较保守,连很多医务工作者都不了解器官移植,工作难度很大。 ”为此,他牵头成立以医院OPO为主导的全省人体器官捐献宣讲团,四处奔波到省内各医疗机构进行宣传。

2012年3月,赵红川成功主持全省首例器官捐献和移植。截至今年6月,他共主导完成42例人体器官捐献案例,采用创新性腹腔器官快速切取技术获取115个人体器官,均用于临床器官移植,挽救了大量器官衰竭病人。同时,还完成全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再次肝移植、首例儿童捐肝成人肝移植、首例儿童间肝移植等手术,填补我省多项器官移植技术空白。

“希望更多等待移植的患者能得到救治”

作为全省第一个自主开展肝移植、肾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婴幼儿捐献成人肾移植等多项新技术的团队,安医大一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可谓是人才济济。这里,有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援外医生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获得者,团队的成绩更作为全省首届十佳医生先进事迹在全国多地巡讲。

光环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

早在2011年,朱乃庚就成为我省首批器官捐献协调员。 “手机24小时待命,即使是在深夜,接到有‘潜在捐献者’的通知电话也得往外跑。 ”几年下来,朱乃庚在死亡新生之间牵线搭桥,在日夜奔忙之中守护生命,“压力不小,见证感动,也怀有希望”。从起初的单打独斗,到如今有了3人的小团队,捐献量逐年增加。

“每一次捐献,都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安医大一附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肾移植团队负责人廖贵益带领团队今年接连攻克几个技术难关,成功完成超低龄器官捐献成人肾移植、幼儿捐献儿童肾移植等多个手术,在国内居领先水平。超低龄器官捐献技术的攻克,提供了夭折幼儿能够实现器官捐献的机会,从而扩大了器官捐献的范围。 “婴幼儿的肾脏体积小,手术中既要保证供体肾与受体的血管精确吻合,还要解决双肾如何摆放及固定等难题。 ”每一次移植手术,从器官修剪、患者准备到器官植入,参加手术的医生护士多达十来位,整个团队常常要忙上整整一夜。

对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一次捐献移植,从前方的协调、器官评估、获取,到后方的移植学科、手术室、麻醉、护理等,整个团队通力奋战,与时间赛跑。今年9月2日至4日,团队成员曾连续48小时不停歇,连续完成5例器官移植手术。

令他们欣慰的是,我省公民的器官捐献意识逐渐增强,公民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近几年快速增加,已从2012年的1例,增加到2016年的20例。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已完成59例捐献。

“工作的成就感足以抵消我身体的病痛”

很早就对孙永梅有印象,因为她急匆匆地“跛行”在抢救室和诊室间的身影难免让人心生不忍。直到此次采访,才了解到她用“跛行”绘出最美护理人生的故事。

虽然因先髋术后失去右髋关节功能,孙永梅却在护理岗位上坚守了近30年。“我自己身体不好,我比别人更能理解用亲切的微笑、温暖的话语和精湛的技术带给病人安慰是多么重要。 ”为提高儿童静脉穿刺成功率,孙永梅发明了“返折输液皮条+微笑”法,这一经验总结后在CN期刊发表,被广泛推广。

2009年,孙永梅调到急诊抢救室工作,每天接待各种急危重症病人。 “光靠静脉穿刺做不好急诊急救工作,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孙永梅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急诊病情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各种检查检验的数值分析,琢磨如何提高急救操作能力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一位90多岁的老人便秘多天,肠管内积满粪便,但因其患有腹主动脉瘤不能进行灌肠。孙永梅二话不说,立即带上手套,一边轻声宽慰老人,一边用沾满石蜡的手指一点点地掏出大便。又有一次,120送来一位突然昏倒的老人,患者面色紫绀、呼吸心跳停止。孙永梅立刻上前,胸外心脏按压、吸痰、气管插管。 “患者口腔里都是呕吐物,咽喉部有一块馒头样堵塞物,吸引器一吸就堵管,手又抠不到,镊子一夹就碎。 ”焦急中,她灵机一动,把气管插管机里导丝的头弯成小圈,小勺子一样一点点地掏出堵塞物,使病人转危为安。

怀揣三级残疾证,带着严重的颈椎病,甚至因此摔断过三根肋骨,近半年又犯过两次严重心绞痛,孙永梅却从未要求任何照顾,也从未考虑调到轻松的岗位。 “急诊战场上随时可能经历生死存亡,当与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用自己的双手成功救治病人时,所得到的成就感足以抵消我身体的病痛。 ”孙永梅的言语间透着幸福。(记者 王慧慧)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全球报道:安徽一饲养老虎20年的饲养员,遭老虎袭击不幸遇难,官方回应来了!
安徽一饲养老虎20年的饲养员,遭老虎袭击不幸遇难,官方回应来了!

0评论2021-05-2671276

全球报道:美国逮捕比特币洗钱网站创始人
美国司法部周四表示,已经逮捕了一名俄裔瑞典人,指控他经营一个长期从事加密货币洗钱的网站。根根据美国司法部的一份新闻稿,这

0评论2021-04-3065985

全球报道:安徽一老师泼热水烫伤多名学生 官方介入
原标题:淮南小学老师泼热水烫伤多名学生#:涉事教师已被停职 教育公安部门介入来源:新安晚报近日,安徽淮南市潘集区第四小学一

0评论2021-04-3061620

全球安徽频道: 以高质量投资促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安徽:以高质量投资促高质量发展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事关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抓住了

0评论2021-02-2868785

全球安徽频道:从中央一号文件看“安徽作为”
原标题:日前,中共中央出台新世纪以来的第十八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是安徽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0评论2021-02-2869897

全球报道:恶性压价竞争、不签合同 游戏代练灰色地带谁来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实习生 曲瑞超中专毕业后,宋伟干过婚庆、卖过手机,也送过快递,2020年,他找到迄今为止自己认为“

0评论2021-01-2963794

全球报道:网友建议合肥取消小户型房产入学资格 官方这样回应
学区房价格上涨在不少城市均有出现。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有网友近期在合肥市政府官网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栏目留言建议“2020年

0评论2021-01-2968833

全球安徽频道:1月12日安徽一名女子被风和线莫名吸引到3楼 丈夫的惊人秘密
1月12日,安徽一名女子被风和线莫名吸引到3楼,结果意外在墙角发现丈夫的惊人秘密,当场愣住了。

0评论2021-01-2047214

全球安徽频道:1月2日,安徽一女子站在院子里玩手机,突然身后发生恐怖一幕
1月2日,安徽一女子站在院子里玩手机,突然身后发生恐怖一幕,恰好被监控拍下。

0评论2021-01-064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