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贵州西南部,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锁钥”之称黔西南州,因其境内黄金矿资源丰富,而享有“中国金州”美誉。
今冬,记者沿南北盘江穿行,见证着金州各族人民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能量,感恩奋进,齐心共建美好家园。
感恩奋进奔小康
安龙县洒雨镇?金村,旧貌依稀可辨:毛石砌的墙,瓦片搭的屋顶,木条封窗,竹条编的门。“山间飘来一朵云,下雨淋倒屋头人。”正是昔日?金村真实写照。
2016年底,田迪一家4口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支持下,与10多户乡亲一起从?金村出发,搬进县城九龙社区安置点上的新家。
宽敞的柏油路,环境整洁的居住小区,不花一分钱的新房子、4个蘑菇大棚……新生活用热情的姿态迎接了他们。
“搬家时虽已入冬,但我们心里是温暖的。”田迪说,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和增收问题,县里早就与黔西南州福建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蘑菇小镇”。经过引导和扶持,田迪联合10多名乡亲一起成立了“安龙县感恩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其中,大家都有了固定收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挣到钱了。”田迪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义龙新区龙广镇纳桃村民也沐浴党的恩情过上好日子。村里建起了“贵州退役军人创业示范营地”,26家企业进驻,10多名退伍军人和返乡青年找到了创业平台,200多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感恩才能奋进,创造才有奔头。”纳桃村第一书记王秉跃说,如今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投身到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热潮中,没有谁愿意当贫困户,致富奔小康信心更足了。
人民生活“利甲息”
册亨县城,一座融民族特色与现代化元素于一体的大楼耸立在美丽的者楼河畔,?娇布依特色染织刺绣有限公司坐落于此,100余架开工的纺织机与室外的细雨声交织成一曲动人歌谣。
这是12月15日上午11时许,65岁的染娘岑光珍把染好的几匹土布抖抻晾好,看看小雨已住,便起身回家。在公司里,员工们实行计件薪酬。岑大娘边上班,边照顾家里的几头猪。“我手脚虽然慢,每个月也有1500元收入。养的几头猪明年就能下崽了,我不担心脱不了贫。”岑大娘脸上洋溢着脱贫致富自信。
?娇布依特色染织刺绣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杨胜娇,是一位布依族姑娘。2016年4月,她的刺绣小作坊在政策扶持下发展壮大,拥有2750平方米的新厂房,250多名当地妇女成为固定员工,1500多名农村妇女成为协议工人居家生产,6家协议合作社带动4000多名妇女就业。
目前,黔西南州已建成民族手工刺绣企业70余家、锦绣计划基地94个、绣坊1000余个,绣娘总量达13.12万人,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1亿元以上,少数民族妇女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正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的生活‘利甲息’。(布依族语言,意为好得很)”杨胜娇自豪地说。
鲤鱼一跃幸福来
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
兴仁县屯脚镇鲤鱼村一条绿荫覆盖的村道尽头,村民吴宗仁家门上的这副木刻对联十分醒目。
2011年5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这座少数民族占比达90.73%民族村视察工作,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指明了脱贫攻坚方向,并鼓励群众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新生活。
6年来,鲤鱼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实干苦干,摘掉了贫困村帽子,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00元。不仅如此,鲤鱼村还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等10余项荣誉称号,成为贵州体验乡愁最佳乡村旅游景点之一。
鲤鱼一跃幸福来。像鲤鱼村这样感恩奋进打了翻身仗的小村还有许多。
同受党中央亲切关怀的义龙新区楼纳村,早已从过去的极贫村一跃而为全州小康示范村。全村1000多名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或就业,发展起3家企业、16家乡村旅馆和8家农家乐,人均纯收入达9200元。每天早晨,村民们开着自己家的小轿车去上班,200多辆小轿车组成的上班车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幸福生活哪里来?群众心里亮堂堂。村民任远平说:“没有党中央的好政策,我哪能离开锅铲湾那个穷旮旯,过上如今的好日子!”
感恩也有朴素动人的表达。楼纳村布依族群众传统的农历四月“开秧节”,早已被村民自发更名为“感恩节”。
好花开在刺梨蓬,哪朵向阳哪朵红。12月12日至20日,黔西南州基层群众感恩奋进宣讲报告会在南北盘江两岸巡回举行,一个个动人的感恩奋进故事,正在金州大地上广为传扬。(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