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陵水凤凰农庄采摘圣女果。圣女果采摘季活动已成为陵水旅游新名片。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通讯员 陈思国 摄
游客在坡村革命微场景合影。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通讯员 陈思国 摄
分界洲岛旅游区是中国首家海岛型国家5A级景区。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俯瞰清水湾游艇码头。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通讯员 陈思国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林晓君 苏庆明
2月1日,晚风轻拂,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城,美丽的陵河缓缓流淌,倒映着璀璨灯光。陵河两岸,高楼鳞次栉比,宽敞的道路车水马龙,市民广场一片欢腾……
“30年前,我还住着瓦房,走着泥路,现在住着楼房,走的是柏油路。陵水越来越像个大城市了。”陵水居民胡发东颇为感慨。
30年,只是时空长河的一瞬,但对陵水而言,与年轻的海南省一块成长的历程,满是奋斗的足迹,有艰辛更有辉煌。
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从此陵水踏上了民族自治的崭新征程。30年来,这个诞生过海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恰好处于海南气候南北分界线(分界洲岛)以南的地方,伴随着海南特区的政策利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开发的火热,经济迅速起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光辉,陵水历届县委、县政府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砥砺前行,谱写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文明进步、民族团结和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辉煌篇章。
上世纪九十年代,陵水的房地产开发主要集中在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等沿海一线,但是存在土地出让价格过低、多次被转手、权属不清、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等问题。彼时,仅30万人口的陵水,竟有近万人“吃皇粮”。种种因素聚合,使这个拥有优势资源的县城,在2003年戴上“国定贫困县”的帽子。
2005年,痛定思痛的陵水决定,要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高水平开发建设。随后,陵水规划进行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三湾整合”,打造“珍珠海岸”。2006年,陵水与雅居乐签订成片开发清水湾协议。“三湾”高水平整体规划开发序幕由此掀开。在其带动下,陵水财政实力迅速增强。2007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首次破亿元,2008年突破2亿元,2009年达3.3亿元,陵水城乡建设和民生事业有了更多支撑。
2011年,陵水终于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三湾崛起,撑起了日后陵水的高速发展。”陵水史志办主任陈文萍介绍。
2009年,陵水光坡镇武山村村民杨富辉第一次进行农信社小额贷款,为的是种9亩圣女果。有了政府对圣女果产业的重视和引导,杨富辉放手去干。2011年,尝到了圣女果种植甜头的他建起了小楼,住上了新房。
后来,许多武山村村民和杨富辉一样,贷款种植圣女果,武山村圣女果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6000亩增至如今的1万亩。去年,杨富辉圣女果种植面积达20亩,年收益超过30万元。如今,圣女果产业成了光坡镇的“黄金产业”,武山村内冷库、收购站林立,村民盖起栋栋“圣女果楼”。
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小小的圣女果成为陵水的招牌产业,甚至获评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全县圣女果种植面积达7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
2010年,海南启动国际旅游岛建设。跟随全省步伐,陵水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启动新一段征程。分界洲岛、清水湾、椰田古寨分别评上5A、4A、3A景区,全县游客接待量在2016、2017年分别突破300万、400万大关。在清水湾等三湾,高端楼盘、酒店密布,房地产与旅游结合得更加紧密,清水湾内还有亚洲最大的游艇码头,清水湾每年春节能迎来逾10万人次游客。
坡村位于文罗镇东北部,距镇区6公里。坡村是一个生态黎村,也是琼崖最早准备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还是中共陵水县委第一任书记黄振士的故乡,然而,这个坐拥丰厚革命文化资源与优越自然条件的黎乡,却因缺乏宣传而鲜为人知。近年来,坡村借红色资源打造旅游乡村,村民纷纷吃上“旅游饭”。
过去两年,陵水结合“百镇千村”等工程,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截至目前,完成减贫3.1万人。
陵水勇于改革奋进。试水农村淘宝、创立县域互联网创业园、自然村光网全覆盖、推进光伏扶贫……近3年来,陵水创下多项全省第一。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完成管理体制调整、建设全面提速,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一院一谷一中心”、富力海洋欢乐世界、中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为陵水发展铆足了劲。
30载砥砺奋进,陵水硕果累累。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85元,增速飞快。
不息的陵河,挺拔的吊罗山,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而立之年的陵水,将继续实施“生态立县、创新兴县、智慧强县”三大战略,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宏伟蓝图下,继续书写奋斗新章。
关键词
实施三大战略
实施“生态立县、创新兴县、智慧强县”三大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努力将陵水建成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全国示范县。
推进四大工程
近年来,陵水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精准脱贫工程、平安幸福陵水建设工程。
培育五大载体
努力打造先行试验区、清水湾旅游度假区、清水湾信息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等五大产业发展平台,着力提高陵水的项目承载和产业聚集能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
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是海南省政府2011年设立的省级行政直辖区。2015年,试验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与陵水县委、县政府合署办公。进一步理顺机制后的试验区与陵水政府配合发力,富力海洋欢乐世界、海风小镇等重点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总体规划修编、精准招商等工作多管齐下,试验区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将成为陵水新兴产业发展的重镇。
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陵水加大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同时,陵水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办公室。按照省政府有关部署,2016年至2019年陵水有37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2018年,陵水计划打造3个至5个五星级美丽乡村。
陵水圣女果
陵水圣女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2015年、2016年冬交会期间获得“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冠军,2017年获评海南农产品十佳区域公共品牌。
近年来,陵水加强圣女果农业品牌培育,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生产,积极推进GAP标准化种植,进一步提升陵水圣女果的品牌声誉。目前陵水圣女果全县种植达7万多亩,年产值20亿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
“两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新村??湖和黎安??湖是陵水优质的旅游资源之一,但由于新村镇和黎安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区排水系统不完善,居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等,导致水质不断恶化,生态景观遭到破坏。2016年,陵水开展“两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获得了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当地财政也投入10亿元进行整治,将“两湖”及周边环境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人海和谐、生态一流的海洋经济全域旅游区。
典型人物
黄丽萍
党的十九大代表,陵水文罗镇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经济产业,不断探寻发展之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带领五星村村民走上致富路。十九大胜利闭幕后,黄丽萍不仅用黎语向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还用实际行动将十九大精神和惠农政策送到村民身边。目前,黄丽萍利用电商渠道,将五星村的豪猪、黎锦等产品卖上网,带领更多的贫困户和村民致富。
邢锦程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武部政委。任现职以来,邢锦程团结带领党委“一班人”努力践行强军目标,在全省率先组建常态化民兵应急分队和海上民兵分队,率先建设民兵海防哨所,率先举办民兵军事技能比武和“千人百车”防风防汛演练,数十项工作做法在全省人武系统推广。在他的带领下,该部创造了全省第一个举办民兵大比武等“七个第一”,成为海南民兵建设的样板。他2017年11月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纪明杰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获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自1985年进入陵水法院工作以来,纪明杰走遍11个乡镇116个村,到当事人家中做过近2000次调解工作,共办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000多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矛盾激化、无一上访。“有麻烦找老纪”是当地老百姓对他20多年扎根基层、司法为民的最高褒奖。
李其文
诗人,陵水文艺界代表人物。于2015年入选《诗刊》第31届“青春诗会”,曾参加“两岸诗会”、全国“80后”青年诗人论坛等诗歌盛会,出版个人诗集和小说集。在陵水打造“诗意陵水”城市品牌中,李其文是重要角色。在他的推动下,陵水成立了陵河诗社、陵水复合艺术馆,成为陵水青年文艺创作的重要基地;策划出版陵水诗人创作集《出生地:陵水诗歌选》,推动陵水复合艺术馆开展“为人民读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