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财经报道:给经贸协议数字挤水分

2018-02-08 08:0214770ft中文网

陶景洲:对于中英、中法和中美签署的经贸协议,相关政府都没有告诉国内受众,这些协议是否只是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

英国首相特里萨•梅(Theresa May)上周访华后并未空手回到伦敦。据媒体报道,英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签署了价值90亿英镑的协议。

同样,今年早些时候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访华后不久,两国据称签署了价值200亿欧元的合同。然而,与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去年11月访华时美中宣布签署的2500亿美元投资和贸易协议相比,这些数字就相形见绌了。

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政府都没有告诉国内受众,这些协议是确定性的,还是仅仅是没有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并不罕见的是,即使有一方或多方无意履行任何协议,它们也会签署这种不具约束力的协议。

特朗普大肆吹嘘的2500亿美元很可能有所夸大,因为大多数交易是在美国总统抵达中国之前宣布和批准的。其他只是待定交易,因此不应被视为特朗普谈判达成的新交易。事实上,鉴于这些交易的宣布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受政治驱动的,数字经常被夸大并不奇怪。

把外交声明变成实际交易的一个主要障碍——在这方面中国政府也不例外——是政府层面的承诺需要移植到国内法律才能落实。

例如,在特朗普结束访华行程两天后,北京宣布了一项向外国公司开放国内金融业的激进政策。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外资所有权限制最终将被取消。这是中国开放其40万亿美元金融业举措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反驳中国在全球商业中不遵守规则的指控。


多年来,美国和欧盟批评中国未能遵守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时做出的开放金融业的承诺。今年1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发布报告,对北京“履行世贸组织成员义务的方式”表示严重关切。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会认真对待它在特朗普访华期间作出的新承诺。许多人揣测中国有没有一个可信的金融体系改革开放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迄今还没有这样的路线图,而且尚不清楚中国将在多大程度上或者多快降低准入门槛。因此,人们有理由问,北京是真的准备好执行去年11月达成的协议,还是迄今的惰性反映出官僚们对领导层官方政策的无声抵制?

许多人认为这种官方政策是在一个重大战略时刻作出的一个政治姿态,目的是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它将在政府官员的办公室抽屉里被悄然遗忘。

因此,落实中国政府的外交声明,将这些声明纳入国内立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或议定书往往只是象征性的。而即使政府在签署时真的打算履行承诺,兑现过程也从来不容易。

这个过程越长越困难,不兑现承诺的风险就越高。许多变量可能发挥作用:关键官员可能被取代,或者全球条件可能改变,使得协议过时。各国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喜欢不具有约束力的外交声明,因为它们有灵活性而不用承担法律义务。

北京方面常常觉得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明显成功的访问之后立即变得更加咄咄逼人,这往往是国内或国际压力的后果。例如,特朗普几乎是刚刚回到美国就提出了针对中国公司和利益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这样的行为无助于说服中国赶紧兑现其在他访华期间作出的承诺。

本文作者是美国德杰国际律师事务所(Dechert)中国管理合伙人

译者/裴伴

原标题:给经贸协议数字挤水分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