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法治频道:严打“职业放贷人”严禁5种放贷行为(全文+解读)

2018-05-05 09:470法务之家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保监发〔2018〕10号

各银监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工商局(市场监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省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认识

近年来,民间借贷发展迅速,以暴力催收为主要表现特征的非法活动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各有关方面要充分认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必要性和暴力催收的社会危害性,从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经济金融秩序、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真抓好相关工作。

二、把握工作原则

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多方施策、疏堵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资金健康有序流动,对相关非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明确信贷规则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规范,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

四、规范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的原则。民间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禁止吸收或变相吸收他人资金用于借贷民间借贷发生纠纷,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处理。

五、严禁非法活动

严厉打击利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资金发放民间贷款。严厉打击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严厉打击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严厉打击面向在校学生非法发放贷款,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或以提供服务、销售商品为名,实际收取高额利息(费用)变相发放贷款行为。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作为主要成员或实际控制人,开展有组织的民间借贷

六、改进金融服务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经有权部门批设的小额贷款公司等发放贷款或融资性质机构应依法合规经营,强化服务意识,采取切实措施,开发面向不同群体的信贷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有效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七、加强协调配合

民间借贷活动情况复杂、涉及方面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履行职责。

八、依法调查处理

(一)对利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资金发放民间贷款,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民间贷款,以及套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或涉嫌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应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并将非法发放民间贷款活动的相关材料移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参与非法金融活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予以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严厉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从事民间借贷咨询等业务的中介机构,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法加强监管。

九、加强宣传引导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公安机关、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等有关单位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信贷规则。及时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风险警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引导自觉抵制非法民间借贷活动。

2018年4月16日

银保监会就《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 答记者问

为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1.问:发布《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民间借贷发展迅速,但以暴力催收为主要表现特征的非法活动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妨碍了正常金融活动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资金健康有序流动,防范金融风险,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知》。

2.问:出台《通知》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规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知》,进一步明确相关要求。

3. 问:《通知》明确的信贷规则是什么?

答:《通知》明确,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

4.问:《通知》严禁了哪些非法活动?

答:《通知》指出,严厉打击以下非法金融活动:利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资金发放民间贷款;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面向在校学生非法发放贷款,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或以提供服务、销售商品为名,实际收取高额利息(费用)变相发放贷款行为。同时,《通知》要求,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作为主要成员或实际控制人,开展有组织的民间借贷。

5.问:《通知》要求如何开展规范民间借贷工作?

答: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经有权部门批设的小额贷款公司等发放贷款或融资性质机构应依法合规经营,强化服务意识,开发面向不同群体的信贷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履行职责。三是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公安机关、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等有关单位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风险警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原标题:突发!中央出手了:严打“职业放贷人”,严禁5种放贷行为(全文+解读)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全球报道:公安机关严打网络直播等领域淫秽色情违法犯罪
原标题:公安机关严打网络直播等领域淫秽色情违法犯罪 5月7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通报了公安部2020年11月建立“

0评论2021-05-0721575

全球财经报道:中国严打投机炒房,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
原标题:多地整治楼市乱象:严打投机炒房,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4月27日,甘肃省兰州市政府官网消息,兰州市政府于4月26日组

0评论2021-04-28466

全球报道:严打炒作学区房、违法群租……北京发重磅通知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2日电(左宇坤)北京楼市迎来重磅通知。4月22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

0评论2021-04-2317773

全球报道:几十元就买“世界名牌”?严打之下这里假货照卖
保护知识产权是社会发展的共识,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会冲击正常的生产秩序,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极为负面

0评论2021-04-201503

全球法治频道:中国公安机关严打网络犯罪 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严惩网络犯罪 净化网络空间(法治头条·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①)编者按:当今时代,互联网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

0评论2021-04-01833

全球报道:网信办严打公众账号借春节话题开展 恶意营销行为
原标题:国家网信办启动2021“清朗·春节网络环境”专项行动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余俊杰)记者4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为营造

0评论2021-02-0412111

全球报道:中国加强长江流域垂钓管理 严打非法垂钓
中新网1月20日电 农业农村部网站今日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垂钓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

0评论2021-01-20793

全球报道:北京严打以 结婚 为手段买卖京牌小客车指标违法犯罪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 于立霄)今年以来,以“结婚”为手段买卖京牌小客车指标违法犯罪持续多发,北京警方依托“平安行动”

0评论2020-12-29222

全球报道:中国发布通知 重拳出击严打欺诈骗保行为
两部门联合发布通知重拳出击严打欺诈骗保行为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 记者吴佳佳报道:12月18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门联合

0评论2020-12-19198

全球报道:中国五部门严打农村食品假冒伪劣违法犯罪
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孔德晨)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部署的农村

0评论2020-11-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