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伟:在红土地上,找寻人生价值
作者:刘晓
岳庄村,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深处,是古时崤函古道南道重镇,连接长安与洛阳。世事更迭,大山阻隔,该村2013年成为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78%.
曹生伟,平头,身高1米74,陕州区公安局通信股股长。2015年夏,曹生伟来到陕州区西李村乡岳庄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年他45岁。
2018年2月,曹生伟离开岳庄。开车出村时,村民泪珠滚落,手扶车窗依依作别。曹生伟视之为最重的情义与收获。
“他把擀面杖和捣蒜锤都带来了”
2015年夏天,曹生伟第一次来到岳庄村,村委主任尤红涛想,不过是走马观花罢了。监委会委员王雪超却不这么看,“曹书记是要长干哩,他把擀面杖和捣蒜锤都带来了”。
其实,从家庭状况考虑,曹生伟不愿意来,彼时父亲患病,女儿读高三。只是对待工作分配,他秉持着一贯作风:接受并干好。然而,当他踏上岳庄村的红土地时,他的心里充满喜悦与亲切,他甚至有抓起笔来写点什么的冲动。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从内心深处来讲,他是愿意来的,因为这里是与农民靠得最近的地方,可以尽情释放对他们的好与爱。
曹生伟生于农家,农村是他的人生底色。从警后,他时常看到有农民缩着身子站在机关门口,想办事又胆怯。曹生伟一阵心酸:“如果我跟这些农民打交道,我一定请他们进来,给他们端茶倒水,解释清楚,不让他们跑冤枉路。尊重农民,就要像尊重父亲一样。”村里130多户常住户,曹生伟能叫出120户的名字。村民马红武常年在外打工,从未与曹生伟谋面。2016年,两人在外村偶遇,曹生伟上前与他打招呼,马红武一愣,根本不认识。原来曹生伟曾看过村里的党员合影。如此好的记忆既因曹生伟对农村工作的用心,也是他长期从事警察工作养成的。
只是,对于第一书记曹生伟来说,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不仅仅是一种尊重,更是责任。
驻村期间,村子硬化了8.1公里道路,安装了监控、太阳能路灯,整修了村室、卫生室和文化大院,成立了“桃源种猪养殖合作社”,建起蔬菜大棚86个、香菇大棚100个。目前,岳庄村的贫困户已由2015年的178户576人缩减到45户115人。2017年,曹生伟被授予“陕州区优秀第一书记”称号。他说:“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是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干出来的。”同时,他背后还有着支持的力量,驻村的900多天里,三门峡市公安局党委和陕州区公安局党委领导多次带队到岳庄村看望慰问。曹生伟刚到的时候,给他送电磁炉、炒锅;夏天给他送落地扇、蚊帐、风油精……点点滴滴的支持汇成推动曹生伟前行的力量。
“我这‘粉条哥’都是曹书记给吹哩”
曹生伟心软,不忍看到别人受苦。路遇乞丐,一定要给5元钱,从没空过。有人告诉他可能是骗子,曹生伟心想万一是真的遇到有难处的人呢?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曹生伟日夜思虑的都是怎么帮贫困村民一把,这种内驱力既源于他的职责,更源于他内心深处的不忍。2015年,第一次见到张书祥,曹生伟心里就涌动起这样的感情。张书祥父亲病逝,母亲病倒,老屋倒塌,儿子年幼,还欠有一些债务。张书祥能看到的唯一赚钱门路就是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前往陌生的大城市卖苦力。然而,儿子年幼、母亲患病,张书祥一离开家就挂念,工友嘲笑他:“你出不了门,天天拿着手机打电话。”可是不出门,一家人靠什么生活?曹生伟建议他做粉条。岳庄村是红土地,钾含量高,盛产红薯,有着制作红薯粉条的传统。张书祥会做粉条,但是岳庄村山高路远,卖不出去。曹生伟答应帮他卖。最初,曹生伟把张书祥的粉条买下来,送给亲戚朋友,甚至还拉了200斤放在自己家里卖,后来开始拍摄照片、视频在朋友圈宣传,还请来电视台制作专题片。曹生伟喜欢叫张书祥“粉条哥”,张书祥不好意思地说:“我这‘粉条哥’都是曹书记给吹哩。”
将张书祥“扶上了马”,曹生伟还要再送一程。去年12月27日,曹生伟领着张书祥来到距离岳庄村最近的快递收发点——位于该村10公里外的洛宁县杨坡村,给江苏发了3斤、湖北发了5斤粉条。张书祥自此开始了网上销售,被贫困限制了的想象力开始活跃,他牵头购置了粉条加工机、玉米粉碎机和面粉加工机,曹生伟信心满满地说:“今年年底,攒够5万块,买辆面包车,车上就贴‘粉条哥’……”
2月2日晚,曹生伟打电话给张书祥,张书祥8岁的儿子东东接起电话:“我爸在厂里。”原来东东骄傲地把爸爸放机器的三间瓦房称为工厂。曹生伟乐了:3年前,东东还如父亲一样沉默寡言,现在会“吹牛”了。
“我和你闹过,不过你人真不赖”
2016年春,岳庄村大旱,4个多月没下雨,曹生伟的心里像着了火。前一年初到岳庄村,曹生伟3天跑遍9个村民组,最终和村干部一起确定:山上栽连翘,山下种香菇。可是栽连翘可把他难坏了,先和妻子一起到西张村镇赵村,挖走了朋友家的500多棵连翘苗,拉到村里却没人肯种。他几乎是求着村会计尤金铎种下1亩。之后他马不停蹄,天天往地里跑,还制作连翘幻灯片,带着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技术,到区扶贫办争取到户增收项目……村民觉得有奔头,2016年3月种下6万株连翘,却遇上大旱。
熬到5月底,曹生伟积攒在心里的焦灼与期盼终于在一场大雨中得到了释放,他登上龙山山顶,对这片土地与村民的深情从笔端奔涌而出:远处,是一片金黄的麦田,一阵阵晚风吹来,掀起了一重重麦浪……西瓜苗像一个个吃足奶水的小孩,四仰八叉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玩耍……村民正在查看连翘成活率,他们爽朗的笑声在山间回荡……
2016年,岳庄村50户农户种植连翘1000亩,来年春天,金灿灿的连翘花开满了小山村。这希望的色彩让其他村也动了心,宫前乡池楼村、张汴乡刘寺村、洛宁县宅岩村等14个村也跟着种起了连翘。
看到曹书记是真心实意想要大干一番,村民也回报以信任与感谢。然而,曹生伟也有委屈和心酸的时候。曹生伟的妻子赵向利曾评价他:看着闷,脑子灵。面对纠纷,曹生伟很有“套路”。 2016年,老郭想当贫困户没当上,认为是曹生伟作梗,当年6月跑到村部和他吵闹。虽然心里不好受,但曹生伟不去跟老郭论长短。接下来他做了三件事。先召开村三委会议,确定老郭不是贫困户,让他知道,确定贫困户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有些干部不愿把话说透、挑明。第二件事,曹生伟和老郭算了一笔账,他家的每一笔收入就低不就高,仍然不符合政策。第三件事,与村干部一起劝老郭回村养猪。2017年底,老郭养猪挣了5万多元,高兴坏了,从此对曹生伟心服口服。曹生伟走时,老郭说:“我和你闹过,不过你人真不赖。”
后来,曹生伟还听说一件事。当初老郭的哥哥得知他和曹书记吵闹时,冲口而出:“死娃,还敢找曹书记的事儿,想挨打了。”老郭哥哥的儿子和儿媳有精神疾病,曹生伟曾领着俩人去看病。作鉴定、检查、住院、减免费用都是他安排的。
贫困村的事情稠得像杨树上的叶子,曹生伟要挂心的事太多,他从不争是非,他相信“日子久了,谁都能看出好赖。”“你媳妇真不容易”
曹生伟6岁那年,父亲带着他买韭菜,回到家才发现多找了1毛3分钱,马上喊他送回去。曹生伟问,占个便宜不行吗?父亲坚持要他送回去。曹生伟一直记得自己那种极度不情愿的感受。多年后,曹生伟明白父亲是在教导他行善。
父亲对曹生伟的影响很大,曹生伟也很孝顺。父亲2012年因癌症做了手术,2014年癌细胞转移至肝部。曹生伟做了第一书记后,无法服侍于床前,心怀愧疚。然而令父亲欣慰的是儿子工作干得好。曹生伟下村时,父亲把自己新买的“奇瑞”让给他用,任第一书记近3年,曹生伟开着父亲的这辆车跑了4.32万公里路程,这辆车子坐过岳庄村的病人、进城看孩子的老人、卖农产品的乡亲;拉过粉条、香菇、连翘苗;给村民捎过衣物、年货。往返市区和村庄之间,这辆车从没空过,父亲觉得这才是物尽其用。看到儿子的事迹上电视、受表彰,父亲的精神头越来越好,曹生伟就认为这是他行善对父亲的福报,当然更得益于妻子赵向利的照顾与付出。
曹生伟与赵向利结婚21年。赵向利初见曹生伟,第一感觉是“这人很正。”她相信丈夫做的事,并全力支持。去年4月,曹生伟想在村里种香菇,村民有顾虑,曹生伟让赵向利送来3万元做菌棒,送给村民。反映曹生伟第一书记工作的微电影《他是咱村人》播放后,看过的亲朋都对曹生伟说:“你媳妇真不容易。”曹生伟笑着对赵向利说:“这电影是宣传你哩。”赵向利支持曹生伟,曹生伟也心疼赵向利。妻子生气的时候,曹生伟从不抬杠。赵向利自认是曹生伟的知己,曹生伟纠正:“不是知己,是媳妇儿。”在他心里,媳妇可以是知己,但比知己更亲。
如今,曹生伟有了更多亲人,他当第一书记时,村民时常给他送土鸡蛋、送刚蒸的糕馍、送甜面叶;他卸任时,村民送他3双大小正合适的布鞋;他再回村时,村民让他无论如何等一等,给他捎点菜。
回城路上,曹生伟忆起1992年初入警校、穿上警服,第一次看电视剧《便衣警察》,立时被主题曲传递的情怀所激荡: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编审: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