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报道: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 台州黄岩山前村村民乐享文化生活

2018-06-22 10:530人民网
原标题: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

进入6月,路过台州市黄岩区南城街道山前村的行人,无不被村前满池塘的荷花吸引目光。走近荷塘,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边上的那座四层建筑——山前村文化礼堂。

礼堂内热闹不已,许多村民在此打球、跳排舞、练书法;不远处的人口文化广场上,村民三五成群或坐在长廊里读书看报乘凉,或沿着湖岸散步聊家常,好一派和谐安乐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自家门口建起文化礼堂之后,山前村的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村民们享受的文化服务越来越丰富。在这座精神家园中,山前村人越来越有幸福感……

文化点亮小山村——

家门口建起文化礼堂

山前村不简单,这个坐落于土屿山南的小村庄,曾走出过著名经济学家张友仁等不少名士乡贤。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这里的村民十分喜爱文化活动。

2013年,浙江在全省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被山前村提上了议事日程。村民们的渴望很迫切:希望打造一个能让大家享受文化生活的乐园。

“农村文化礼堂,要建就建在村里最好的地方!”经过多轮商议,山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胜荣拍了板。那时候,村里原来脏乱差的臭水塘岙兜里湖,已整治成一个环境宜人的小公园,刚种下1500株梅花,是村民最喜爱的休闲场所。文化礼堂的选址,就定在了这里。

张胜荣和村干部专程赶到省内一些已经建成的文化礼堂去考察,并把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信息告诉了村民。“文化礼堂能让咱们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定要把它建好。”村民们说。

人心齐了,事儿就好办了。除了区、街道的补贴之外,山前村村集体斥资1000余万元开建文化礼堂,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立了文昌阁讲堂、红色记忆馆、家训墙等。村民们自发地送来了自家的物品,有蓑衣、背篓一类的农具,也有头梳笼、炭火锅等生活用具。150多件老百姓自发捐赠的物品,布置出了一个诉说着农耕文化的土屿记忆室。

2015年初,山前村文化礼堂正式建成投用。这个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让小山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文化梦。

“文化礼堂让我们村民真正享受到了快乐!”村民春梅每天都要到文化礼堂来跳舞。“我们村里人的生活,让城里人都羡慕呢!”64岁的陈大伯高兴地介绍起自己的退休生活,跳排舞、打太极、看大戏,他一样不落。

2018年初,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名单出炉,山前村文化礼堂光荣上榜,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文化礼堂。

服务领域持续扩大——

打造村民的文化家园

农村文化礼堂,绝不只是一个看戏、消闲的地方。山前村村干部和村民们,十分“稀罕”村口的这座文化礼堂,建设之初,他们就决定把这里打造成小村子的文化中心。

质朴的想法,正好契合了浙江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16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提出,文化礼堂的建设,要在内容建设上多下功夫,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进农村文化礼堂。

山前村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上找灵感、找资源。

“你知道《国际经济学》吗?”还没走进文化礼堂,一位年长村民的一个问题让我们吃了一惊。

“那就是山前村的大能人写的!”还没等我们回答,他骄傲地说。原来,山前村文化礼堂四楼有一个专门的纪念室,是用来纪念经济学家张友仁的。他看着一件件展品介绍:“这些都是张先生写的书。”纪念室里保存着张友仁的著作、书法作品、照片等,为村民留下了宝贵资料。

“村里不少当家长的,都会带小孩来这里看看,让他们好好读书,以后多为国家作贡献!”有村民说。

如今,山前村村民享受文化产品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设在文化礼堂里的文昌阁,常年为村民们提供各种文化服务。“一到周末,文昌阁讲堂是最热闹的。很多孩子从早上开馆就在这里泡着,直到家长来喊他们吃饭。”张胜荣说。

免费暑期书法培训课是文化礼堂的“金字招牌”。12岁的汪依婷小姑娘连续参加了三届书法课。“跟着老师学习,除了知道怎么写,更说得出每个横竖撇捺为什么要这样写。”汪依婷的大伯汪志诚说。

文化生活天天享,幸福之花处处开。二楼的电子阅览室里,还有一面由28幅笑脸照拼成的笑脸墙。“这是村里请了摄影师抓拍的,除了村民,还有我们外来务工人员。你看,大家笑得多开心。”在村里务工的湖北人张议权说,自己平时喜欢到文化礼堂的阅览室上网看新闻,看着这面笑脸墙觉得很温馨。一张张眉眼弯弯的笑脸,诉说着让山前村人喜笑颜开的幸福生活。

不曾改变的初衷——

打造农村的精神地标

古训留香,入木三分。

走进山前村文化礼堂,便能看到墙壁上篆刻的大幅《土屿张氏家规》。记者在这里看到了《黄岩土屿张氏宗谱·第一卷》,其中写道:“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乃百行之首、万善之源……邻里亲戚重之……切不可因己无成而不教子……”

“文化礼堂,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一位村民说。

山前村通过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和道德宣讲活动,文化礼堂的阵地作用不断得到发挥,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一个数据的变化,折射了山前村的改变:文化礼堂建成后,村民在一起唱歌、演出的机会多了,关系日益融洽,山前村的接警量从过去每个月3次至5次,降低到平均3个月1次。文化礼堂“形美”“传神”,更“凝魂”,让邻里更和睦、村庄更繁荣。

“神圣的土屿府,我们在山前住……”悠扬的村歌从文昌阁讲堂内传来。原来,是村里的“文化大使”张普法正带着村民们弹唱村歌。

73岁的张普法是土生土长的山前村人,村歌正出自他之手。“过去父辈都是靠天吃饭,一发大水,庄稼、房子都淹没了;如今,楼房住起来,厂房盖起来,农民的生活富起来。”说起歌词,张普法感叹,单单“祖辈的岁月呼唤,喜看今天的变迁”一句,就来回改了不下十几遍,只为能最实在地表达村民们的心中所想。

作为“文化大使”,张普法不仅要做好文化礼堂的“看门人”,更将丰富文化活动的责任牢记心间。他每周都会组织村民们唱歌、看书、唱越剧,让村民共享“文化大餐”。

每天傍晚,文化礼堂门前的人口文化广场上,腰鼓队、旗袍队、舞蹈队等多支文艺队伍依次排开,认真排练,广场上洋溢着村民的欢声笑语。“每年,村里会投入30多万元经费,帮大家请老师、置办服装,保障十余支文艺队伍的日常运作。”张胜荣说。

过去找不到场地练习的村民王晨红,如今成了村里的文艺骨干。每到年底,王晨红就成了村里最忙的人,忙着组织文艺表演,为村民们提供一场丰盛的“村晚”盛宴。“这不,才到年中,我就已经在想着年底的‘村晚’要怎么办咯!”王晨红笑眯眯地说。

入夜时分,天色渐渐暗了,山前村的文化礼堂依然灯火通明,人口文化广场上也还是热闹不已。这个散发着泥土气息,充满着亲情、乡情、家国情,渗透着文明道德、文化礼仪的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这个小山村的精神文化地标。

小山村,因为注入了文化的力量,愈发活力焕发。

(责编:郭扬、吴楠)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全球报道:文化礼堂里,“我们的村晚”热闹上演
原标题:文化礼堂里,“我们的村晚”热闹上演锣鼓一响,好戏开场。2月2日晚,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

0评论2019-02-03182

全球报道:文化地标有引力 舟山定海五十八家文化礼堂人气爆棚
原标题:文化地标有引力12月18日13时整,舟山定海马岙社区文化礼堂,四五百个位置座无虚席,来自绍兴一家民间越剧团演出的《宝莲

0评论2018-12-2697

全球报道:“文艺结对”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
原标题:“文艺结对”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深秋的早晨,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前虞村的小桥流水、斑驳古宅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

0评论2018-11-25127

全球报道:嘉兴海盐借力农村文化礼堂筑造百姓“精神家园”
原标题:海盐借力农村文化礼堂筑造百姓“精神家园”近日,一场题为《一席一故事》的主题讲座在嘉兴海盐县西塘桥街道八团村文化礼

0评论2018-11-17158

全球报道:衢州常山农村文化礼堂“富脑袋”又“富口袋”
原标题:常山农村文化礼堂 “富脑袋”又“富口袋”11月11日,在浙赣两省交界处的衢州市常山县白石镇草坪村,60多位游客来到村里

0评论2018-11-13143

全球报道:宁波海曙文化礼堂成节日“能量场”
原标题:海曙文化礼堂成节日“能量场”“物丰民乐是我家园,且让你我携手向前……”10月1日7时30分,60余名村民党员在宁波市海曙

0评论2018-10-02138

全球报道:城里资源下乡 “火”了文化礼堂
原标题:城里资源下乡 “火”了文化礼堂8月1日晚上7时许,天色渐暗,阵阵宛转悠扬的越剧声从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车何渡村的文化

0评论2018-08-0274

全球报道:浙江省8000余家文化礼堂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原标题:播下一粒种 收获满园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从何处着手?浙江迈出先行一步。如今,漫步之江大地,8000余家农村文化礼堂如大

0评论2018-07-2385

全球报道:台州路桥成立镇级农村文化礼堂“一元捐”基金
原标题:众筹建礼堂 共享好生活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7月13日,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成立了镇级农村文化礼堂“一

0评论2018-07-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