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热点话题:网贷、透支、分期付款 大学生为何要“超前消费”

2018-09-08 06:550搜狐网

原标题:网贷、透支、分期付款 大学生为何要“超前消费”?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8日电 (杨雨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和金融安全观念,及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

大学生们的“超前消费”如何呈现?到底是什么在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名目繁多的“校园贷”为何成了“校园害”?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阔绰的生活如毒品,一开始就停不下来

如今,曹峰(化名)的衣柜里添了很多新衣服,那些动辄上千元的服饰鞋帽,若是在一年前,他是不会买的。

曹峰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二年开始,喜欢交际的他饭局也逐步多起来,三天一趟KTV,五天一桌下酒菜,这样的生活,对曹峰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尚未踏足社会的他,每月赖以生存的资金,也不过父母补贴的1000元生活费而已,平日的交际和吃穿消费让曹峰每个月都处在“透支”状态。

“读到大二,班级聚会、学生会聚餐越来越多,想多交朋友当然要多和大家吃饭。”而变得注重衣着打扮,曹峰说,寝室里大家都穿名牌,自己不穿感觉会“掉价”。

尽管时常收支不平,但曹峰却没有停下“挥金如土”的脚步。

曹峰的故事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并不少见。中国青年报一项覆盖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身边的超前消费现象很普遍。“月光族”已在校园中弥漫开来。

资料图

低门槛校园贷:借了2万,还了6万

面对陡增的日常开销,曹峰并没有选择放弃当下“透支”状态,而是把眼光转移到了借贷平台之上。

2017年4月的一天,曹峰在电脑上看到一则贷款广告。“那是某网贷平台广告,大概写着10分钟轻松贷款,低利息之类的标语。”也正是这条广告,曹峰开始接触网贷。

记者在网页搜索该网贷APP,发现简介的确写着“借款额度1~10万、放款时间快至10分钟。凭信用卡账单,10分钟轻松贷10万。”

正如广告宣传的低门槛,曹峰借款的过程十分快捷。登记身份证,填写个人及亲属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信息,不到半小时,1000块钱就到手了。按照协商,1000块钱,借贷半年,最后连本带息只用还款1400元。

过程如此简单?记者在与某网贷平台沟通后获得了类似回答。记者表示,自己想在该机构借款5000元,半年还清。

该平台人表示,只需查看花呗信用分及芝麻信用分即可,并称到期连本带息还款,只需5100元。平摊下来,利息每天只有几毛钱。

事实真的如此么?据曹峰回忆,自己去年前后总共借贷的资金不超过2万元,但还出去的钱总共6万不止。

他回忆起自己曾被暴力催收的经历。去年,他向某平台借了1000元,逾期催款时,对方告诉他连本带息要归还5000元。第二天,催款人上门,表示除了5000元的还款外,还得再支付其2000元的跑腿费。

就这样,1000元的本金,还了7000元。

为了能及时还上借贷资金,曹峰不得不“拆了东墙补西墙”。他同时在多个平台进行借贷,用以周转还款资金,就这样,“雪球”越滚越大。

资料图

花呗式青年”:这个月潇洒,下个月紧巴

与曹峰相比,何锐的情况好了很多,他没有接触网贷,而是置身在花呗、借呗和分期付款的环境当中。

从去年2月起,何锐就开通了花呗。他告诉记者:“我的支付宝页面,上面写着可用额度1500块,再看下面的商品,还有各种分期免息和分期租赁业务。”何锐觉得,免息值得一试。

就这样,何锐开启了借贷人生。到现在为止,他的手机上还保留着花呗、借呗等APP,而他的花呗额度,也从刚开始的15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9000元。

通过各类借款平台,何锐买回家的高价品越来越多。“只要想到能分期付,我就觉得自己不奢侈。”何锐说。

然而,好景不长。接踵而至的还款日把何锐的优越生活打回原形。“我先用花呗还借呗,再用百度有钱还花呗,周而复始。”何锐说。

“过去我觉得这样的消费方式很好,能为我提供更宽裕的流动资金。但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手头的资金并没有变得充裕,这个月好过了,就意味着下个月要紧巴。”何锐解释。

实际上,类似的信用贷现象已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趋势。据蚂蚁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4500万。即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而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分析,所谓分期付款划算是一个伪概念。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不会是活雷锋,即便是低利率或者无息的分期付款,在产品实际价格中,已经包含了这部分定价。

资料图:教育部。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过度超前消费=透支未来

花呗、借呗、校园贷等消费方式刺激着年轻人不断买买买。

在9月6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提到,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大学生过于热衷消费,“开学季”成了“烧钱季”。

“无论是国家资助、社会捐助还是父母给的"血汗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花这些钱都要知道心疼。”田祖荫说,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量入为出”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谈到“校园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表示,这两年媒体报道的,由于“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没有一例是因为在校交不起学费、没有生活费去贷款的,更多是因为盲目的超前消费。

如何才能让校园远离各种不必要贷款,杜绝奢侈享乐之风?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集中开展校园不良网贷风险警示教育工作,开设金融安全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观念。

教育部要求,高校及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

在盘和林看来,过度超前消费等于透支未来。只有理性的超前消费才是社会合意的消费。“我们需要对消费预期进行引导,对引发杠杆率、诱发犯罪的消费贷,必须以经济(信贷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规制。”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全球报道:网贷逾期发愁,这3个电话记下来,关键时候或能帮上你的忙
网贷逾期发愁,这3个电话记下来,关键时候或能帮上你的忙

0评论2021-11-28106

全球报道:3210家P2P存量业务已清零 网贷整治将依法加快刑事立案机构资产处置
原标题:3210家P2P存量业务已清零,网贷整治将依法加快刑事立案机构资产处置 记者:余继超 4月27日,记者获悉,网络借贷风险专项

0评论2021-04-27157

全球报道:网贷平台乱象横生 专家建议树立正确消费观
树立正确消费观避免陷入网贷泥潭网贷平台乱象横生且缺乏监管专家建议□ 本报记者  韩丹东□ 本报实习生 王 奇今年全国两会上,

0评论2021-03-29219

全球报道:大学生网贷迎来更严监管,哪些机构受影响比较大?
针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监管进一步加强。3月17日,根据银保监会官方网站消息,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

0评论2021-03-19120

全球报道:网贷培训藏陷阱 健康服务套路深
来源:广州日报昨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0年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去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投诉、举报、咨询76.14万件

0评论2021-03-15354

全球报道:中小银行互联网贷款 独立风控难题调查
原标题:中小银行互联网贷款 独立风控难题调查中小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迎来转折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银保监会办

0评论2021-03-02539

全球财经报道:万元日息2元起?“禁令”下仍有网贷平台诱导过度消费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万元日息2元起”? 金融监管“禁令”下仍有网贷平台诱导过度消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桑彤、毛一竹

0评论2021-02-24329

全球报道: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再升级 划定“三条红线”
原标题: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再升级 划定“三条红线”时隔半年,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升级。2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

0评论2021-02-24249

全球报道:互联网贷款监管政策收紧,过渡期留出充分整改时间
原标题:互联网贷款监管政策收紧,过渡期留出充分整改时间在对互联网存款进行规范后,监管还打出组合拳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2月2

0评论2021-02-22261

全球报道:中国持续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 明确三项定量指标
原标题:中国持续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 明确三项定量指标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银保监会20日公布《关于进

0评论2021-02-2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