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闻》11月27日刊文称,中国这条正在向消费大国挺进的巨龙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强,消费的变化已经让人们预感到了这一点。全文摘编如下:
文章称,11月11日是中国所谓的“光棍节”。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盛大庆典。“双十一”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全民狂欢节,场面盛大、众星云集。零点一到,雪片一样的订单便蜂拥而至。LED屏幕上的成交额在快速更新。
文章称,中国“双十一”购物节不仅仅交易国内商品。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个品牌参加了这次购物盛宴。德国的奶粉、澳大利亚的保健品、日本的纸尿裤都荣登销量榜前几位。在中国,你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购买全世界所有商品。
文章称,中国“双十一”24小时的交易总额换算成日元的话是3.5万亿元(约合2135亿元人民币)。这是日本乐天去年一年的国内交易量。
文章称,业内人士信心满满地说,在发展中的中国,必须要考虑新兴中产阶级长期的消费趋势。
让我们再把视角转向上海巨大的购物中心。无论是卖场还是商品,与日本相比都毫不逊色。消费者举家前来,购物消费。即便有50台收款机同时收款,缴费的人有时仍会排起长龙。每个人都用手机结账,那景象蔚为壮观。
文章称,实际上,在北京、天津、深圳,人们的消费也是同样旺盛。中国的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已经完善,满足消费者各种欲求的新型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文章称,本月,上海还举行了首届进博会,吸引了约170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家企业参展。中国买家展现强大购买力。那些拥有对华贸易赤字的国家也有了卖力兜售商品的舞台。
文章认为,中国的这番要做“进口大国”的宣言,必然会让依靠出口过活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享红利。
文章称,在曾经的物质匮乏、通货膨胀时代,反映一国国力的是生产力。但现在全球物质过剩、通货紧缩,反映一国国力的是能不能从各个国家进口商品的消费力。消费力才是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强国的实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