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本周一(18日)公布,前天还在香港举行了宣讲会。简言之,这项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区域经济整合构想,是要把广东九个城市与香港、澳门视为一个区域融合发展,在2035年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不少分析人士都指出,纲要只点出发展大目标和各地的大致分工、角色,宣讲会也没有提出更多细节,更像是一场让各方誓师、表达支持规划的大会。这恰恰显示达成具体实施计划的难度不小,各方接下来还有待慢慢磨合。
香港政坛近月先后因为公立医院“爆煲”和港府拟修改引渡条例而不得安宁,如今又为所谓香港“被规划”进大湾区吵吵闹闹。而这三项议题,其实无异于香港近年的任何政治争议,都牵扯到中国大陆。大湾区之争,更直指核心:香港到底要不要和广东/大陆融合?
融合的好处显而易见,香港是个小型成熟的经济体,产业高度单一化,支柱产业竞争力则在下降,房价却高得离谱,大湾区将给予香港年轻一代国民待遇,让他们无缝连接在大陆求学、工作和报考公务员,生活空间将更广阔,香港经济也能从大湾区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寻找机会,注入活血。
去年的港珠澳大桥开通和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预示了香港和大陆融合深化的前景。但建设大湾区比建一座桥和一条铁路难得多,因为其中涉及粤港澳三地不同税收、海关及法律制度的整合。
而在部分港人心目中,香港、大陆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环境,要融合成大湾区,他们最关切的,就是怎么解决两边监管差异、确保自己生活质量的问题。
中国官媒新华社引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这显示,建设大湾区不仅涉及区域经济整合,也是一项政治工程。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先锋,但其经济发展近年也开始放缓。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珠三角九市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等,都与中国近年不断要推进的新一轮改革相呼应,也有助于拉近粤港澳在制度层面的距离。
至于所谓推动“一国两制”新实践的说法,有评论就指出,这其实是回答了近年不断有人提出的“一国两制”50年后怎么样的问题。香港九七回归前,北京承诺50年不变,如今已回归21年,香港社会上开始出现对前景不明的焦虑。2003年香港50万人游行反对国安法立法后,北京便调整了以往“井水不犯河水”的“一国两制”模式,在大湾区新实践下,“一国两制”将是融合型的,香港一方面保持自身的社会制度,另一方面则强调深度融入大湾区和国家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