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财经聚焦:“资本经济”如何推动“实物经济”发展?

2019-03-09 06:4236130新浪微博
——原创:陆航程 《资本经济与国土证券》第五稿 之六

——“资本经济”是完全“虚拟”的吗?“资本经济”与“实物经济”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脱实向虚”,或者“脱虚向实”吗?

——资本是资本生产的产物?还是资本生产是资本投资的产物?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增长与波动的。

前提是找到正确的、不同分类的研究对象。现代经济学往往把研究对象集中在“商品经济”、“资本生产”、“市场经济”这个领域,这当然需要着力研究,但绝不应当仅仅局限在此。最应当着重研究的是在这些领域之上,更高维度的经济过程,这就是马克思提出来的“资本经济”概念、规律等理论的理解、应用与创新。

如果抛开根据所有制对经济进行分类的方法、仅从生产对象来进行经济分类的话,自古以来,只出现了两种经济:“实物经济”和“资本经济”。

“实物经济”是指以生产实物商品或实物产品为生产对象、经济目标与产出的经济过程。历史上经历了“采集、狩猎生产”、“种养殖生产”、“手工业加工生产”等形态。现代“实物经济”,生产实体商品,也可以概括为实体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市场经济”主要就集中体现“实物经济”这个对象上。

广义的“实物经济”源远流长,包括:原始采摘、原始狩猎、农牧渔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工业生产、物流商业、所有现代实体经济(包括银行等高端服务经济)。

所有现代“实物经济”、“资本生产”,都需要土地、劳动力和货币等等资本要素的投入。

“实物经济”古已有之,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优于土地经济、手工业经济等一切传统生产形态?并不仅仅是因为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扩大了生产规模,这些“实物经济”、“资本生产”领域中的进步,而是“资本经济”带来的“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循环运动”对货币(资本)的迅速积累、无限循环,极大地提高了“实物经济”、“资本生产”所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资本经济”不是对构成“实物经济”、“资本生产”的资本要素的强调。那些通过资本投入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不属于“资本经济”运营范畴,而属于“实物经济”、“资本生产”运营范畴。

现代“资本经济”,生产货币和其他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也可以概括为虚拟经济、抽象经济。是一个脱离了“实物经济”、“资本生产”过程的、更高层次、更高维度的独立经济过程。

 “帝国资本经济”的原始形态,是从宫廷犹太人向政权放贷牟利开始的,即使是“资本经济”的原始形态,也从一开始,就表现为针对政府的金融借贷“以钱生钱”过程。

直至今日的美国,在以犹太资本为核心的“国际垄断金融集团”推动下,仍然沿袭了这样一种服务模式(政府发行国债、美联储印制美元购买国债,即:政府借债、美联储依据美国政府的信用(以未来税收为抵押),印制美元放贷收息。而美国国税局也是一个私人机构,所收税款并不是上缴给美国政府,而是直接付给美联储用以偿还国债),美国所有跨洲经营的三千多家银行,都是美联储银行的股东。

在美联储这样一个庞大机构的控制之下,美联储印制美元的数量有严格的计算与控制,也就是说,美联储是美国“资本经济”的运行主体与核心机构。由于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美联储也是全球“资本经济”运行的核心主体,一切与美元挂钩的货币生产过程,包括中国当前的货币发行体系,都在不同程度上,是这个“资本经济”的附属部分。

可见,“资本经济”属于独立于实物经济的经济形态和经济体系。

“资本经济”并不包括直接向“实物经济”、“资本生产”过程的放贷牟利业务,这种商业金融业务也属于经营货币实体的“实物经济”层面。

“资本经济”仅限于对“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资源” (即:“信用价值资源”)的富集、发现、挖掘、提取、积累、并转换为货币财富、增厚资本金的经济过程。

根据《资本运动规律不利于“内需主导”——何新经济学旧日札记整理》一文的论述,我理解:

“资本经济”是超越并统领“实物经济”的全新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体现。是“资本经济”改变了世界财富的积累速度,在“实物经济”的“生产-消费”循环之外,附加上“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资源”的“再增值-价值载体转换”循环,让物质财富不再简单地走向消失、匮乏和短缺,在物质财富循环之外,附加上了更高维度的“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主要是货币(资本)的无限循环增值,“资本经济”具有随资本积累而无限提高科技和生产力的能力。

可见,“资本经济”这个“虚拟经济”并不“虚”,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价值财富的积累、创造、转化与实现。主导“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资源”的高维度生产过程。“资本经济”价值生产成果集中体现在货币的创生与积累上,决定着“资本生产”、“市场经济”的规模,也决定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一国“资本经济”甚至决定他国“资本经济”形式。这样的经济影响力能说是“虚”?“虚拟经济”并非虚幻经济,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力。

既然资本投入决定着“实物经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那么,与其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如说更高维度的“资本投资”是第一生产力。资本的创生只来自“资本经济”,因此,“资本经济”才是第一生产力来源。现代技术使得资本投入可以替代劳动力甚至土地,这样,“资本投入”当然就是第一生产力,甚至在一些领域成为唯一生产力要素。发展“资本经济”推动“资本”低成本创生、有效提高实体经济活跃度,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

一国要形成全系列、全门类、全产业链工业体系,必须首先完成国内经济的大循环建设,具备成本优势后,再大举进入国际大循环。如果要低成本地获得最大量的“资本”创生成果——信用货币,就必须完成全球经济大循环开拓。跨国企业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区域分工化,推动分工与被动接受分工的国家都不能形成全系列、全门类、全产业链工业体系,这就是当前“反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要想成为领导世界的大国,只有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客观地说,当今世界只有中国,没有第二个国家有条件与中国竞争。而中国正在路上。美国抓了一手、丢了一手,不久的将来,只能望中国兴叹了。那种认为中国应当放弃外需拓展(不是过往的“外向型”加工贸易)经济模式,向内需式发展道路转型的主张是短视的,是非此即彼思维,必然导致再偏废。

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跨国公司对低价值收益产业的外迁,而是国与国之间平等的合作,并不妨碍而且促进各国建立自己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尽管发展阶段会有不同,但出发点不存在不平等、不均衡发展的意图,而是体系化的建设与复制、提高各国的国家信用。这样的“全球化”经济互动式发展模式完全与跨国公司推动的“全球化”不同。“一带一路”带动的“全球化”更需要资本注入,更需要“共和资本经济”强大的货币生成能力。

未来工农业以致服务业“实物经济”都是高技术、重装备经济,无人工厂、无人农场、无人商场、无人银行、无人医院、无感支付、无人驾驶、智能化公路交通等大量涌现,前提是有足够的资本投入,实现机器代替直接劳动的“实物经济资本化”。显然,在“实物经济资本化”时代,拉动经济发展的是“共和资本经济”推动生产力和技术发展过程。

“实物经济资本化”趋势说明,拉动经济的主要还是“资本投资”,只有投资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消费拉动仅仅是伴随现象,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没有消费,仅有消费就会进入“滞涨”。投资拉动、实现“资本化生产服务”需要资本,“资本经济”就是重心,重中之重。

比“实物经济资本化”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从“实物经济”产品出口,升级到“资本经济”产品出口,世界,不仅需要中国廉价优质商品,还需要中国增值潜力稳定的资产品,中国有潜力有能力提供这样的资产品。中国不仅可以通过商品输出降低世界各国人民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通过出口稳定增值的资产品增加收入,这是,中国才更完整地肩负起对世界人民的责任。

历史已经证明,在现代经济中,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都需要借助国家力量来建立“货币生成机制”,从事“资本经济”活动、实现“资本经济”产出,都需要依靠“资本经济”支持和推动“实物经济”、“资本生产”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

根据何新先生关于马克思提出的“资本经济”的引述和论述、以及蔡定创、蔡秉哲两位先生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现代经济、当前以“资本经济”统领的生产方式有三个层次(三个层次有时并非一种形态,因此也可称三大类)、五种形态(本文做了部分逻辑归纳、演绎和推论),一起构成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抽象)价值与劳动价值“双闭合螺旋循环系统”。

即第一大类、最高层次的“科学资本经济”的“信用价值生产”或称“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生产”,即:通过股市及具有储存价值的有价证券,产出货币和其他抽象化财富,为其他两大类生产方式持续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本来源。属于“国家信用价值生产”,是对全国劳动价值的抽象化体现。

让全体人民受益,应当看作属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至少具有“社会主义生产特征”(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同样)。“资本经济”是一种以“资本生产”为基础,而又超越和统领“资本生产”的全新的更高层次的生产方式,这种“相对独立性”,使其即使在西方国家,也至少具有“社会主义生产特征”。

第二大类、第二高层次的“社会资本生产”(蔡定创《信用价值论》定义的,下同)和“非资本价值生产”(都是建立在与劳动分工、资本生产相反的生产形式上)的“聚集生产”、产生“聚合反应”,在完成商品生产与服务之外,附带产出“非商品价值财富”。

恰恰是这个“非商品价值财富”,有机会实现财富的循环积累,为“资本经济”提供“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资源”(承上)、为“实物经济”“资本生产”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环境,同时提供价值输出及价值财富的直接转换(启下)。在这一层次,完成信用价值或者“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财富价值”的产出,是对 “劳动价值”聚集的新形式。

并且“社会资本生产”(如果改称“国家资本生产”,也许更容易适应当前国内语境环境,降低语境更改成本,并且更准确地体现“社会资本生产”的内涵)是现代经济必须、必要的管理模式,在“资本生产”没有利润时,继续维持、发展和促进社会生产,让全体人民受益,属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根据赵燕青先生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土地财政”(本质上是“土地金融”)属于具有中国独有特色的地方政府“社会(国家)资本生产方式”,并与“非资本价值生产”一起,为地方政府提供信用价值生产。

“土地财政”(本质上是“土地金融”)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巨大数量的自主货币生成能力,地方政府负债的存量部分客观上相当于替中央政府发行了“国债货币”(蔡定创),满足了“过剩投资货币”的储藏需求,抑制了通货膨胀,提高了根据自主需求增加的货币生成额。让社会上的过剩投资货币获得了货币储藏的功能。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经济”自主货币生成机制,在一定范围、规模和程度上摆脱了人民币发行与美元挂钩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客观上(尽管尚未被普遍接受)“土地财政”(本质上是“土地金融”)是中国战胜两次金融危机的法宝,只要支持地方政府创造的这个自主货币生成机制,逐步由中央政府接手(定向刚性兑付),不仅可以在美国发起的贸易战、金融战、货币战中取得完胜,还可以让国家尽快建立完备的自主货币生成机制,最终完全摆脱美元对中国货币发行的控制与影响,解除目前人民币发行必须忌惮的外汇储备额、汇率、利率等外部因素制约,自主决定发行额,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正因为“土地财政”(本质上是“土地金融”)无意中在“自主货币生成机制”上获得重大进展,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缩小了美国“信用操弄”对中国的媷羊毛效应,西方一些学者才大肆攻击“土地财政”,说这是腐败的源泉。国内“西经”代表人物也主张彻底取消“土地财政”,这种内外一致的论调,完全是巧合?

第三大类、最低生产层的“国有资本生产”和“私有资本生产”(都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资本生产”)的,产出“商品价值财富”,属于基础的“劳动价值生产”。

国有资本生产”从符合国家和全民的价值生产需求出发,从事国家和人民长期利益需求的生产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私有资本生产”追求资本投资利润(剩余价值),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无论国有还是私有,只要从事“实物经济”,就都属于“资本生产”方式。

私有资本生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国有资本生产”部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资源主要由政府配置。

以上对于“资本经济”、“资本生产”、“社会(国家)资本生产”、“非资本价值生产”、“国有资本生产”、“私有资本生产”,分为三个层次的结构关系分析,以及构成的“双闭合螺旋循环系统”,有利于我们认识“资本经济”在生产总过程中的地位。

 

(待续)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全球趋势观察:陆航程 “资本”曾是“恶魔”同时及未来还会是什么?
——原创:陆航程 《资本经济与国土证券》第五稿之一关于什么是“资本”,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杨峰先生介绍:1、其实,在私有条件

0评论2019-03-07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