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传媒论坛)全媒体时代的海外华文媒体:转型中求生 融合中求变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吴侃)在历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关于媒体如何顺应形势探索发展路径的话题,总能引起华文媒体代表们的热议。
当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这对华文媒体而言是莫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在大变局中,海外华文媒体纷纷“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转型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在融合中探索变革与创新。
|
转型成为新媒体,是目前传统华文媒体的发展趋势。“华文纸媒要摆脱以商养报、惨淡维持的状态,必须致力于转型与创新,否则必然走向没落。”2018年,80岁的印尼媒体人李卓辉转战新媒体领域,创办了《印尼新报》电子报,自任总编辑,他表示要积极通过新媒体、新科技谋求“破局”,让百年老报浴火重生。
“近几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持续关注变局下的华文媒体,我从论坛中‘取经’,汲取了不少华媒转型的宝贵经验。”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介绍,《星洲日报》日前推出了融媒体平台,平台的记者个个能写、能拍、能编辑视频,满足各个平台的新闻内容需求。
日本《东方新报》社长何毅云表示,互联网时代,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纸媒纷纷休刊,华文媒体若不积极转型,必会渐渐式微。《东方新报》近年来创立了电子报、微信公众号等,用接地气的形式和内容来贴近读者。
在媒体融合方面,海外华文媒体也做了很多积极探索。融合,首先是媒介的融合,许多海外华文媒体逐渐形成了传统媒体以及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多种传播平台。
新西兰《信报》社除了每周发行《信报》外,还创办了中英文版的新西兰信报网,开通了同名微信公众号及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加拿大七天传媒也形成了报纸、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音视频等融合发展的业态。
与此同时,目前海外华文媒体实力不均,不少华文媒体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媒体间的合作与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藉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这一平台,我们与许多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菲律宾《商报》执行副总编辑庄铭灯介绍,2003年,《商报》与香港《文汇报》签订合作协议,每日出版《文汇报》菲律宾版8版随报派送,深受读者欢迎。
巴拿马《拉美侨声》报董事长周健表示,海外华文媒体之间的联合有助于扩大影响力,《拉美侨声》就与《南美侨报》合作,联名为《南美侨报拉美侨声》,发行于巴拿马及邻国哥斯达黎加。
非洲华文传媒集团董事长南庚戌说,《非洲华侨周报》不仅与中国国内的媒体合作发刊,还与当地主流媒体开展跨领域“媒体+”合作,如“媒体+活动”“媒体+产品”“媒体+服务”等。
在全媒体时代,转型和融合为海外华文媒体带来新的生命。即将召开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如何转型求生、融合求变,海外华文媒体将贡献新的思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