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报道:中国4个关于扫黑除恶 专项斗争法律政策文件

2019-10-22 05:320中新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打准、打狠、打深、打透——五部门印发4个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律政策文件

新华社记者刘奕湛

全国扫黑办21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国家监察委员会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问题的通知》、“两高两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跨省异地执行刑罚的黑恶势力罪犯坦白检举构成自首立功若干问题的意见》等4个法律政策文件。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表示,出台上述法律政策文件,是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部署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完善专项斗争法律政策保障的重要举措,对于确保扫黑除恶“打准、打狠、打深、打透”,推动专项斗争依法深入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打伞破网” 重点查办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的7类案件

《关于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问题的通知》指出,各级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聚焦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案件及坐大成势的过程,严格查办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

根据该通知,将重点查办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的7类案件,即:公职人员直接组织、领导、参与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公职人员包庇、纵容、支持黑恶势力犯罪及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的案件;公职人员收受贿赂、滥用职权,帮助黑恶势力人员获取公职或政治荣誉,侵占国家和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破坏公平竞争秩序,或为黑恶势力提供政策、项目、资金、金融信贷等支持帮助的案件;负有查禁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案件;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民事枉法裁判、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或滥用职权、私放在押人员以及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案件;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生的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包庇、阻碍查处黑恶势力犯罪的案件,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案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案件。

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委委员、全国扫黑办副主任崔鹏介绍说,“打伞破网”是下一步专项斗争的主攻方向。为打赢这场攻坚仗,必须既明确查办重点,实施精准有效打击,又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准确认定问题性质。

明确非法放贷行为 严惩黑恶势力非法放贷

由于非法放贷的认定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是否应纳入刑事法律调整范围也存在一定争议,导致一些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非法放贷活动得不到有效打击处理。针对这一问题,《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扫黑办副主任姜伟表示,近些年来,因非法放贷而引发的各类刑事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调研中发现,为获取高额利息,非法放贷者往往会有组织地采用暴力、威胁等方式催收,形成非法放贷、讨债团伙,很容易蜕变为黑恶势力,正是由于获利快、收益高,非法放贷也成为一些黑恶势力敛财的重要手段。

为保护正常的民间资金融通,精准惩治非法放贷犯罪活动,意见将打击目标锁定社会危害性最为突出的非法高利放贷,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并且从非法放贷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非法放贷数量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几个方面,规定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标准。

此外,意见还明确,黑恶势力非法放贷的,据以认定“情节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的非法放贷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非法放贷对象数量起点标准,均低于一般非法放贷的入罪标准和加重处罚标准,充分体现了区别对待、从严惩处的政策精神。

斩断网上黑恶势力“黑手”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对通过发布、删除负面或虚假信息,发送侮辱性信息、图片,以及利用信息、电话骚扰等方式,威胁、要挟、恐吓、滋扰他人,实施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应当准确认定,依法严惩。同时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如何认定以及此类案件的特殊取证方式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公安部副部长、全国扫黑办副主任杜航伟介绍,意见以问题为导向,对司法实践中亟需予以明确的问题,例如,哪些黑恶势力犯罪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实施,哪些黑恶势力犯罪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等,作了明确规定。

同时,意见从刑法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四个特征着手,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黑恶势力的特殊性作了规定。在组织特征方面,为逃避打击,黑恶势力利用信息网络联络的便利性,分工合作,部分成员甚至不需要相互见面和彼此熟识。对此,意见明确“对部分组织成员通过信息网络方式联络实施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即使相互未见面、彼此不熟识,不影响对组织特征的认定”。在危害性特征方面,由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黑恶势力犯罪涉及的地域和行业一般较为广泛,与传统黑恶势力犯罪存在区别,意见明确对此应当结合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综合判断,如果黑恶势力犯罪“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应当认定为“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

开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二战场”

《关于跨省异地执行刑罚的黑恶势力罪犯坦白检举构成自首立功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由监狱负责教育引导跨省异地服刑的涉黑涉恶罪犯坦白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犯罪行为,鼓励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形成书面询问材料后,根据案件性质,移送原办案侦查机关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其他省级主管部门依法审查处理。

司法部副部长刘志强指出,意见明确了案件线索排查和移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健全了案件办理过程中协调配合机制,建立了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告知制度以及保护了涉黑涉恶罪犯坦白、检举的积极性。

意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明确了跨省异地服刑涉黑涉恶罪犯坦白、检举案件线索的移交工作流程,规范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上述案件过程中,提审以及解回侦查、起诉、审判的工作流程,强化了政法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此外,意见规定,政法各部门在办理涉黑涉恶罪犯坦白、检举案件中,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办案、快办快结。在办理涉黑涉恶罪犯检举案件中,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罪犯及其近亲属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涉黑涉恶罪犯检举他人犯罪行为,构成立功或重大立功的,监狱依法提请减刑;未构成立功或重大立功的,监狱也可以按规定给予日常考核奖励或者物质奖励。

【编辑:房家梁】

原标题:五部门印发4个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律政策文件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全球法治频道:重拳惩治“村霸” 各地深化扫黑除恶夯实基层基础
各地深化扫黑除恶夯实基层基础重拳惩治“村霸”基本肃清农村黑恶势力本报记者 蔡长春肆意干扰村里事务,操纵基层政权,致使村“

0评论2021-03-251356

全球云南频道:不断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胜利
原标题:不断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胜利1月10日,云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学习贯彻中央和

0评论2020-01-11368

全球报道: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硬仗
原标题: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二次会议2019年12月31日,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二次会议。会

0评论2020-01-01206

全球法治频道:郭声琨:确保扫黑除恶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郭声琨强调持续推进深挖整治、着力推动长效常治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

0评论2019-12-311186

全球报道:解读扫黑除恶法律政策文件 法治框架内精准严惩
法治框架内精准严惩黑恶势力犯罪专家学者解读扫黑除恶4个法律政策文件□ 本报记者 周斌公职人员既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

0评论2019-10-23228

全球法治频道:中国扫黑除恶第二、三轮督导“回头看”正式启动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熊丰)记者19日从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中央扫黑除恶第17督导组10月14日进驻广西壮

0评论2019-10-19349

全球报道:新阶段将实现四大新突破 扫黑除恶进入爬坡攻坚期
新阶段将实现四大新突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爬坡攻坚期□ 本报记者 蔡长春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爬坡攻坚的新阶段,形势

0评论2019-10-13480

全球浙江频道:高擎督导利剑再掀强大攻势(扫黑除恶进行时)
原标题:高擎督导“利剑” 再掀强大攻势(扫黑除恶进行时)——中央扫黑除恶第二、第三轮督导综述8月6日,中央督导组向黑龙江、

0评论2019-08-17205

全球报道:中央扫黑除恶第11督导组向北京市反馈督导情况
本报讯(记者 徐飞鹏 武红利)根据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的部署,昨天上午,中央扫黑除恶第11督导组督导北京情况反馈会在

0评论2019-08-0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