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报道:信心是一束光 一位78岁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心迹

2020-02-10 10:321240中新网

原标题:信心是一束光 一位78岁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心迹

72个小时不眠不休的抢救、20天惊心动魄的治疗,那些像闯关一样的日子,终于在1月29日迎来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当日被批准出院的78岁高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卢老师,有种重生般的喜悦,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大门。

猝不及防里留一丝定力

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一天的到来会如此猝不及防。

1月初,一直爱好打乒乓球的卢老师和球友打了一场比赛。3天后,突然出现的乏力、胃口不好让一向身体健康的他有了“摇摇欲坠”的感觉。很快,发烧接踵而至。在单位保健科,医生检查发现,卢老师的体温达37.6摄氏度。持续打了两天消炎针后,病情未见好转。胸闷、呼吸困难,越来越糟的病程进展让卢老师有种不祥预感。

1月9日,家人将他送到同济医院发热门诊,CT检查显示,其肺部多处病变,属于疑似重症患者,被收入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隔离病房。其后,经咽拭子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病毒离我们如此的近,也深深体会到,病毒是如此凶悍,在短短几天内就可以将一个健康的人掀翻。”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卢老师心有余悸。虽然,没有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但他还是敏感地意识到这次不同寻常,并迅速求治。时至今日,卢老师还感念当时在病魔来袭时保留的那一丝定力。

进入重症病房后,一个噩耗传来。和卢老师一起打球的那位球友,在发病后3天过世。

遭遇病毒的突袭、挚友的离去,卢老师感到“死神在一步步靠近”。

生死考验中多一份信任

日子在焦灼中度过。入院的第1天,没有好转;第2天,依然没有;第3天,还是如故。好不容易熬到第6天时,病情却急转直下。

“当时,卢老师出现呼吸困难、严重低氧血压等情况,这对很多病人来说是一道难关!”负责抢救的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省医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教授也不禁捏了一把汗。“如此高龄,还有20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治疗难度很大,当时也鲜见这类患者的成功病例。”

一种求生的本能,在无形中支撑着卢老师抗争。

“当时,我上了呼吸机、发着高烧,每天昏昏沉沉。但即便这样,我也绝不追问医务人员‘现在的状况是不是很糟糕’‘还有没有救’之类,我能做的就是相信医生,坚信他们会全力治疗自己。”

在最危险的72个小时里,医生给他上了激素,对症治疗,密切关注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和药物剂量。而这一切,卢老师浑然不觉。

护士来打针了,就勇敢地伸出胳臂;送药来服用,就一股脑吞下去;医生要求多吃,哪怕每嚼一口都非常费力,他也尽量多吞咽些食物。“其实,就是把自己所有的判断、猜想归零,像孩子一样听话。得知自己度过危险期时,我高兴坏了,知道又活过来了!”卢老师咧开嘴笑了。

不要放弃心灵的力量

虽然走到了人生的第78个春秋,但像这次恐慌、焦虑、无助、孤独统统交织在一起,却从未体验过。

卢老师坦言,刚进隔离病房,远离亲人,心中确实有些失落;当铺天盖地的信息袭来,知道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病毒,内心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惶恐。刚入院时,等待检查结果的每一天都提心吊胆。

抱怨过、恐惧过,然而,等一切内心的挣扎过后,不得不面对现实。

“害怕,病毒就会退却吗?”这个问题在卢老师的心里翻滚了无数遍。“一辈子教书育人,告诉学生如何减压、抗挫,怎么自己碰上就不会克服了呢?”一遍遍的自我诘问反倒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笃定决心,纵然心底一片狼藉,也要维持一方净土。

卢老师暗自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心灵的力量,生命其实是一个陶器,你想把它塑造成什么形状,它就会变成什么形状。看书、与家人或朋友电话聊天,让自己有事可做,转移注意力;保持平和心态,畅想未来,缓解负面情绪。病魔在一天天退却。

出院回家10来天了,卢老师的生活一如往常,平淡而宁静。他欣慰地告诉身边人,相信科学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就可以在抗击疫情中制胜。

科学精神也让全家有了一份意外的收获,正是因为卢老师有很强的防护意识,一察觉不舒服,就要求全家人戴口罩,目前,家中无一人感染。

编后

“害怕,病毒就会退却吗?”78岁高龄的卢老师在病魔来袭时,保持的这一份定力让人敬佩。

正是这一份定力,让他能够克服恐慌、焦虑,坦然面对病情,保持良好心态和乐观心情,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

也正是这一份信任,在与病魔抗衡时,增添了医患双方的勇气,在逆境中共同前行。

在最暗淡的日子拨开一丝光亮,让病魔之手退却,让生命之火旺盛。越来越多卢老师这样的个案,越来越多的出院患者,让我们倍增信心。

春暖花开日,定是天地澄明时。

【编辑:房家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