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晨读:美好的3月26日,从关注健康开始

2020-03-26 07:120cctv

●有剖腹产史仍可尝试自然分娩

发表在《BMC妊娠与生育》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有剖腹产史但尝试自然分娩的方式,其成功率可能在90%以上。

研究者分析了2005年4月至2017年8月间1086名孕妇的数据,这些孕妇都至少曾有过一次剖腹产经历。在这些孕妇中,有735人符合TOLAC(曾经剖腹产但仍尝试自然分娩的过程)的指征。研究显示,过去有过自然分娩史的女性中96.4%都成功完成TOLAC。这些结果也证实过去一些研究的结论,即剖腹产后自然分娩是可以替代重复剖腹产的安全选择。研究人员表示,有剖腹产史并选择自然分娩可能会延长妊娠时间,降低儿童潜在健康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建议准妈妈在充分知情下做出自己的选择。

●体重增加可能加速肺功能衰退

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体重增加会加速肺功能衰退。该研究结论发表在《胸腔杂志》上。

研究通过对来自欧洲和澳大利亚3700名中青年志愿者,进行平均为期20年的追踪发现,中年时期体重增长的多,老年后肺功能下降速度快;在整个成年时期保持稳定健康体重的人,变老后肺功能的下降速度慢得多。研究人员表示,腹部和胸部堆积大量脂肪会限制吸气时肺的空间扩张;脂肪生成的炎症性化学物质会损害肺功能并缩短气道直径。研究者提示,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对于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至关重要。通过减肥,可以逆转超重和肥胖对肺部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科研人员研制出“通用熊猫血”

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的研究显示,科研人员通过细胞膜锚定分子在红细胞表面构建聚唾液酸-盐酸酪胺的凝胶网络,成功研制出RhD阴性血即“通用熊猫血”。

科研人员通过在细胞膜上引入特殊设计的锚定分子,用类磷脂分子复制出一根根“柱子”锚定在红细胞膜表面,然后再通过复制细胞膜最外层唾液酸分子的材料,将聚唾液酸-盐酸酪胺的凝胶网络均匀地构建在细胞表面。科学家通过引入固定酶分子并借助酶催化反应将两者“粘住”形成稳定的结构,原来红细胞膜上探出头来的触角也就被掩蔽在“防护网”中。有了这样一层“伪装”,抗体就识别不出抗原了,也就不会发生排异了。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李世辉

原标题:晨读丨美好的3月26日,从关注健康开始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全球晨读频道:近日,成都市医护人员连夜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近日,成都市医护人员连夜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为了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之情,正在排队等候检测的学生们自发举起手机组成“灯海”,

0评论2020-12-1350081

全球晨读:7月16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6日,关注健康每一天【新冠病毒】降胆固醇药物或可治疗新冠肺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宣布,该校研究人员与美国芒

0评论2020-07-164649

全球晨读:7月15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5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北京疾控建议暑假不出国旅行在7月14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0评论2020-07-156496

全球晨读:7月14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4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北京号召新冠康复者贡献血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表示,北京正开展

0评论2020-07-144816

全球晨读:7月13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3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选购生鲜食品建议戴一次性手套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醒市民,疫情期

0评论2020-07-136250

全球晨读:7月12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2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返京无需核酸证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介绍,北京已

0评论2020-07-125980

全球晨读:7月10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0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取决两个因素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表示

0评论2020-07-104720

全球晨读:7月9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9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零病例不代表零风险零隐患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疫情高峰过后,出现部

0评论2020-07-094957

全球晨读:7月7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7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北京疾控提醒不要在草原露营7月6日下午,在北京市召开的第143场新冠肺炎疫情

0评论2020-07-074604

全球晨读:7月6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6日,关注健康每一天【风险等级】北京高风险地区仅剩丰台区花乡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最新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15

0评论2020-07-06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