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报道:商家把防疫当作拒收现金的理由?这种行为涉嫌违法

2020-04-11 07:5242710中新网

【民声】“持续整顿拒收现金”很有必要

本月,央行召开了2020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提出“稳妥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的同时,也强调“持续整顿拒收现金”,并“全力保障现金供应和使用安全”。根据央行就疫情期间的现金使用有关问题发布的说明,“为减少人员接触,可优先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但消费者的多元化支付方式也应受到尊重,各商家“做好服务与沟通,避免出现拒收现金情形”。

事实上,在疫情防控期间,央行接到了群众投诉,个别商户以疫情防控为名拒收现金。为此,央行已经采取加大原封新券投放力度,并组织金融机构对回笼资金进行杀菌处理。许多银行也采取了一定措施,比如配备现金消毒设备物资,关闭存取款一体循环机等,并对医院现金单独保管。

换言之,把防疫当作拒收现金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不少商家拒收现金的真实原因,其实是为节省人力成本,但这样的行为涉嫌违法。人民币是印有国徽的主权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明确规定,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有的人会说,既然移动支付已经很普遍了,现金还有用处么?殊不知,就在电子支付崛起的这几年里,现金在货币体系中份额下降幅度反而趋缓,大额现金需求在增加,比如在批发、房地产、汽车等领域,这次会议也提出“研究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移动支付覆盖面扩大后,现金流动速度下降,沉淀增多,反而对现金的需求量增大。

大额交易不能没有现金,小额支出亦然。有的人还会觉得,老年人应该学会移动支付,社会上的小额交易就用不着现金了。移动支付真的不是只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还需要一系列的授权,不少老年人连借记卡都没有,还有一些老人视力或手指功能有限难以操作。类似情况未成年人也存在,其对电子支付掌控能力有限,未成年人用成年人账号大额支付导致纠纷的事件频现。更何况,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用户并非百分之百普及,这次贫困学子上网课就可见一斑。现金支付是困难群众、残障人士、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兜底”支付方式,万万不可没有。

特殊群体离不开现金支付,其他人亦然。即便你将移动支付操作得再娴熟,也不乏会遇到收不到信号、手机欠费停机,亦或是忘戴、遗失、故障或没电。反过来说,没有一个商家可以保证,自己的电子结算,从软件到硬件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对于每个人而言,畅通的现金支付渠道都是日常交易的最后“底线”,在群众生活中必须存在。

那么,疫情期间用现金就没办法“无接触”?非也,这个问题,没有移动支付的时候就解决了。过去糕点店熟食店的店员,一个人要同时收钱和装袋,现金是放在专门的托盘里,用夹子来点算找零,手绝对不会碰了现金碰食物,这样的情形想必很多人都见过,而今做到也真的不难。

流通货币是一个国家货币主权的象征,是记账货币的“底层资产”,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之下,流通货币的投放不仅是最主要的货币投放形式,也是主要的货币管理工具。万万不能让拒收现金者“理直气壮”,维护好现金的支付功能,也是在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

舒年

【编辑:张楷欣】
原标题:商家把防疫当作拒收现金的理由?这种行为涉嫌违法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