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尔,提及张瑞敏就不得不提杨绵绵,这位大张瑞敏8岁,从1984年海尔成立之初便随同张瑞敏一起创业的杨绵绵,一直被张瑞敏认同是其最得力的助手。美国《财富》杂志曾这样评价:杨绵绵在执行海尔集团战略方面功不可没。
正是这种默契,张瑞敏在执掌海尔30年里,海尔从一个频临倒闭的小厂走向国际化,销售规模从300万跨越1500多亿元,铸就了家电王国的一个神话。
谁来接任杨绵绵?海尔总裁接班人引发一场发动机与轮子的内耗
我们不禁要问,没有了杨绵绵,张瑞敏的下一个黄金搭档是谁?没有了张瑞敏,海尔又会怎样?
不可否认,海尔在接班人选上已经慢了一拍,与海尔同为白电企业翘楚的格力,显得更为迅速,今年5月,长达10年格力“朱董配”时代结束,67岁的朱江红已将权杖交给58岁的董明珠,周少强空降格力集团出任总裁。同样是男女搭配的张瑞敏和杨绵绵,接班人选已提上日程。而与格力不同的是,海尔首先要考虑现任71岁的杨绵绵总裁之位由谁接替。
“虽然杨绵绵的总裁任期已到,但因接班人的问题已续期两年。”一位消息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目前总裁接班人在海尔内部已有人选:分别是在海尔已有24年的两位执行副总裁梁海山和周云杰。谁来接替?仍未确定,但姗姗来迟的接班人选,即便是稳健型的坐拥千亿规模的国际化公司,也往往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内耗和动荡。
人员淘汰机制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海尔的接班人不可能具体到有名有姓,只有把目标分到每个人头上,才能保证海尔正确航行。
因此,张瑞敏在海尔实施的一系列发展战略无不与其各个事业部的业绩考核相关联,“赛马不相马”的思路让海尔高层之间内部竞争激烈。
资料显示,从1998年开始,张瑞敏在海尔实施市场链的流程再造,在组织结构上扁平化再扁平;在人员的再造上,则是将管理者变成了策略事业单位(SBU),即每位管理者都是一个独立作战的自主经营实体。2007年,张瑞敏提出千日流程再造,将旗下业务组成以白色家电集团(WGG)、数码及个人产品集团(DPG)为首的6大集团(BU),和以全球运营支持中心(GO)、市场创新支持中心(CMI)为首的7大支持中心(FU)。2009年,张瑞敏进一步提出制造向服务转型策略,不仅在商业模式上实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而且将事业单位的每一个自主经营体设立了损益表,考核其盈亏情况。而这张损益表也加速了海尔人事变动,2009年海尔便免去了6位副总裁的职务,其中包括主管彩电业务的喻子达、主管电脑业务的高以成、主管物流的王正刚等。
而一向扑朔迷离的海尔接班人也由2009年的一场人事变动而日趋明朗,海尔最终确定三位副总裁,主管空调产品集团的柴永森,主管白电集团的梁海山,以及主管渠道、运营的周云杰。
三位候选人到两位
如今,三位副总裁也是海尔接班人选的格局从去年海尔对白电架构进行调整后,最终由三变二。
为了强化海尔白电地位,海尔在2009年对单个业务单元进行了调整,海尔将3个空调事业部家用空调、商用空调、三菱重工海尔进行整合,并组建空调产品集团ACG。时任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柴永森出任ACG BU长兼家用空调事业部本部长,全面负责空调产品集团的运营。
由于空调最近几年业绩一直被美的和格力赶超,甚至跌出市场前三,未符合集团预期。去年,海尔将原来ACG合并到WGG,梁海山正式接管原空调业务,负责包括洗衣机、冰箱等海尔白电产品业务。
梁海山被海尔内部看作是颇有“张瑞敏风范”,最有希望接班杨绵绵位置的人选。但同样,与梁海山1998年同时进入海尔已有24年时间的周云杰,两人在海尔的地位不分仲伯。目前,梁海山与周云杰分别主管海尔两大上市公司青岛海尔(A股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港股股票代码1169.HK)。
从业绩来看,两大上市公司不分上下。据一份报告显示,青岛海尔营业收入去年达113亿美元,增长了19%;利润4.16亿美元,上升26% ,首次跻身全球企业2000强(The Global 2000)。分析师预计,海尔香港上市公司海尔电器预计今年的营收将达9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利润将达2.91亿美元同比增34%。
随着业绩带动地位的攀升,梁海山与周云山的团队也被海尔内部称为1169和690。据消息人士透露,海尔已经将1169变为制造中心、690作为渠道和营运中心。
发动机与轮子的内耗
1169相当海尔的发动机,690相当海尔的轮子,缺一不可。本应是轮子与发动机很好的联动,却因“谁是海尔集团总裁接班人?”的位置而人为分裂开来,成为了一场博弈。
据上述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 “1169”和“690”正演绎着海尔的另一“山头”文化。
梁海山和周云杰的总裁之争在海尔内部愈演愈烈。“海尔集团权利斗争早已在去年‘850事件上’发挥尽致。”上述人士认为,在海尔内部,欲获取集团地位和资源一切靠数字说话,而一味追求数字,也导致海尔分公司与集团公司出现资源分散、内耗的情况。
“今天你850了吗?”这被同行一直作为一句调侃海尔销售人员的笑话,起源于一场海尔工贸业务员850元的工资引发。
据一位因850事件而“出局”的员工透露,海尔负责销售的团队,主要由产品代表(归属1169系的产品部),和客户经理(归属690系的商流总部)来负责,由于归属不同部门,各自互不买账。长年与经销商打交道的产品代表与当地经销商关系甚好,权力更大,而避免商流的实权进一步被架空,海尔商流总部开始实行一套“县网创新销售”制度,各个工贸产品部业务人员被整合到新的销售体系下,最终导致850事件事发。
“850事件是产品体系和渠道体系之间的‘争宠上位’,造成两大体系之间并不是相互协调,而是冲突不断。”上诉人士感叹。“如果海尔这两大体系人为区隔,将会带来一场博弈而不是互补。”
激进的空调对赌协议
利润是张瑞敏年终考评海尔各部门的重要指标,对于刚接手空调业务不久的梁海山迫切需要给集团一个满意的答卷。据了解,空调事业部与海尔财务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将今年空调销售额目标从140多亿调至180多亿,同比增长50%。
海尔看到其竞争对手美的的裁员收缩,正是海尔空调赶超的最佳时期。
随即,空调事业部打破了以往海尔空调制定的 “人单合一、以销定产”的策略,遵循以产定销,强调冲击规模,并加大各销售分公司对空调销售任务的考核,但闸口放开后伴随着库存的快速攀升,今年4月份,海尔空调库存达40多万套。
“即使美的业务收缩,按目前空调市场自然增长规律,海尔空调由去年120多亿的规模快速攀升到180多亿,同比增长50%仍然困难。”业内人士担心,海尔一味追求规模,将会带来企业利润的下滑以及产品质量的缩水。
“而与之配套的海尔白电上游产业供应链的短板却迟迟没有补足。”家电行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在上游压缩机、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海尔布局仍不完善,例如海尔至今没有自主生产变频压缩机的能力,将严重影响到产品的性价比和对成本的管控能力。另一方面,海尔白电产品的工艺质量位于国产品牌的平均水平,这与其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并不匹配。
而令海尔不可忽视的是,在售后服务上树立品牌的海尔,服务口碑度日趋下降。在百度贴吧里,网友反映关于海尔质量和售后服务差的问题层出不穷。
“能阻挡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这句被张瑞敏告诫全体员工的话赫然展示在海尔文化展展馆的墙壁上。而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杨绵绵在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时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我们现在最缺少有战略眼光,能当将军的人才。”
有所疑虑的是,没有了张瑞敏、杨绵绵的海尔,这艘巨舰将由谁掌舵并使之正确航行而不迷失方向?海尔全球帝国之梦又将由谁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