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表委员建言加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开篇,对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坚定决心。连日来,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针对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短板,围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民生保障、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见,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贡献智慧。
龚定荣代表: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定荣表示,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突出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基层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潜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充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在防控疫情中,我们牢牢抓住救治和阻隔两大关键环节。”龚定荣介绍,在救治方面,牢固树立“一桶水对付一碗水”的理念,提早谋定5家定点医院和隔离病区,储备隔离治疗病房503间,设置集中留观点43个、观察病房1826间,确保“四类人员”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在阻隔方面,见事早、行动快,强化战时管控,实施严格的“禁足”和人员管控措施,实行“七个一律”“八应八尽”,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扩散蔓延。在保障方面,统筹防控资金,多渠道筹集医疗物资,同时出台战时激励措施,落实医护人员工作补贴。
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健康潜江行动的实施意见》,谋划了总投资20亿元的市中心医院新院、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等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全民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尽快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暴露出我国基层公共卫生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如公共卫生应急素养不足,公共卫生意识不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物资储备不足等。”龚定荣表示,建议提升全民公共卫生应急素养、全民公共卫生意识、乡村医生队伍水平以及强化大型展馆建设标准,按照“平战结合”标准,对于大型会展中心、体育馆、库房、厂房等的建造,要考虑留好接口,留出相应的空间,确保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够迅速转化为方舱医院;同时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建设传染病专业医院,确保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够迅速转化为应急医院。
皮剑龙委员: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疫情初期,不少地方出现医疗防护器材等物资告急,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防疫用品的市场供应短缺,导致了大量哄抬物价、非法经营的违法行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认为,我国现有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存在短板,应进一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制度。
皮剑龙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上位法,构建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法律体系,明确管理机制、储备目录、职能部门、具体流程和经费保障。
“除建议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关制度外,还要引导、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指导企业和个人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相应规模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皮剑龙认为,在企业支持方面,应明确重点支持企业名单,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和税收减免。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资质、生产场地、设备购置和原材料采购等实际困难,提高全产业链生产能力。
王松灵委员: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国家战略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常态管理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模式,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此外,还应理顺机制,明确国家及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职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应由国家直接负责。
“深入开展公共卫生体系改革迫在眉睫。”王松灵说,此次抗击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多利用常态管理体系运行,管理层级多,应急反应能力不足。建议把公共卫生体系作为国家安全体系和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管理,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制度和体制优势,加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建公共卫生的常态管理和危机管理模式,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应由国家直接负责,构建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赋予国家疾控中心相关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