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最高法副院长李少平:从制度上把冤假错案降到最低限度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至今已走过五个年头。这一最高法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致力于依法及时公正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等案件,推动审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
五年时间里,被喻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充分发挥司法改革“试验田”“排头兵”的作用,审理了聂树斌案、顾雏军案等大要案,彰显着中国法院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第五巡回法庭庭长李少平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回顾总结了巡回法庭五年间所取得的成效。李少平还介绍了巡回法庭在破除司法地方保护主义藩篱、促进裁判尺度统一以及审理社会影响较大的大要案方面的经验做法。
谈巡回法庭取得的成效:谈及冤假错案,李少平说,最高人民法院既主动加大冤假错案的复查甄别力度,也非常重视“防患于未然”,出台多项规程、意见,以期从制度上机制上把错案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实现审判重心下移,既方便群众又服务当地发展
澎湃新闻:巡回法庭被喻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亦被视为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试验田”“排头兵”。过去五年间,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有何成效?起到什么作用?
李少平:各巡回法庭自设立以来,不负党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群众期待,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率先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着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有力化解涉诉信访矛盾,积极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实现审判重心下移。通过分流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大量案件,减轻本部办案、信访压力,初步形成本部统一领导、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审理对统一法律适用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案件,巡回法庭分区下沉的基本审判格局。
二是发挥司法改革“试验田”作用。各巡回法庭率先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随机分案、随机组成合议庭,实行合议庭办案负责制,案件不再层层审批,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要求。落实庭领导带头办案制度,庭长、副庭长带头办案。加强审判团队建设,厘清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职责范围,办案效率明显提高,以第五巡回法庭为例,年均结案率均超过90%。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坚持放权与监督相结合,建立完善类案强制检索、主审法官会议、裁判文书交叉检验、第三方案件质量评查等制度机制,推进法律适用统一。通过组织观摩庭审、业务授课、业务调研等形式,加强对巡回区地方法院的审判业务指导,提高巡回区法院的审判水平。精减机构设置,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三是方便人民群众诉讼。各巡回法庭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一线的优势,不断拓展便民服务范围,被人民群众亲切称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有的巡回法庭积极开展巡回接访阅卷等巡回工作,坚持“当日来访当日接谈”,开展跨域立案、视频接访、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有的巡回法庭坚持“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借助远程视频接访系统,为交通不便当事人提供在线诉讼指导。同时,各巡回法庭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就地化解涉诉信访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服务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巡回法庭立足区域特点,通过审判、调研、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积极为巡回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第一、第六巡回法庭挂牌设立国际商事法庭,完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第二巡回法庭发布关于东北三省法院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典型案例,为东北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第三、第四、第五巡回法庭通过发送司法建议、积极与巡回区省级政府法制部门沟通交流等方式,促进提高地方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谈行政争议诉源治理:
做到案结事了,坚持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
澎湃新闻:第五巡回法庭如何处理征地拆迁、暴力拆违等行政纠纷?在探索行政案件“诉源同治”上有何经验?
李少平:第五巡回法庭成立三年多以来,受理的行政案件数逐年增长,已累计受理4877件,其中过半数因征地拆迁引起,案件类型包括征收决定、征收补偿、强制拆除及赔偿、政府信息公开等。这与近年来西南地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有关,亦反映出人民群众在征地拆迁中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第五巡回法庭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充分保护被征收人的实体权利。注重实质化解有关行政争议,确保被征收人能够依法获得足额补偿或赔偿,保障其生活水平不因征地拆迁而降低。
二是严格审查征收行为的合法性。对合法征收行为依法支持;对未批先征、少批多征、违法强制拆除房屋等行政行为坚决纠正,促进征收行为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三是积极促进征收补偿的公平公开。对征收补偿中的行政裁量进行合理性审查,依法纠正“同等情形,不同补偿”等行政行为。支持被征收人要求对有关政府信息予以公开的诉求,促进征收补偿工作的公开透明。
针对巡回区内快速增长的行政案件,第五巡回法庭积极探索行政案件的诉源治理工作模式。
一是积极开展行政案件巡回审判。在巡回区五省市选取10个中、基层法院,设立巡回审判点,直接下沉到基层一线,集中开展案件审理、协调化解行政争议等工作。
二是加强与巡回区各省市政府和政府法制工作部门的良性互动。第五巡回法庭高度重视与巡回区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努力做到案结事了,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避免行政诉讼程序空转。对于暴力拆违等矛盾较为激烈的案件,建立四级法院沟通联络机制,加强与当地党委、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始终坚持法律效果导向和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处理原则,最大限度化解矛盾。
三是积极提供融合法治宣传、争议化解功能的诉讼服务。第五巡回法庭坚持由审判团队接待行政案件当事人的来访,审判团队在接收、初审申请再审材料时,对申请人进行法律宣讲及息诉劝解;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咨询室,由重庆市律协委派的志愿律师向前来申诉信访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以中立、专业的法律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达到服判罢访的效果。
四是加强再审审理案件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通过裁判文书形成相应的规则导向,培育和增强行政机关及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努力做到“审理一案,规范一片”,从源头上减少与之类似的案件。
谈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巡回法庭人员定期轮换,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责任
澎湃新闻:在实现重大行政案件、跨区域民商事案件就地审理方面,巡回法庭如何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李少平: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跨区域管辖案件,更好地监督指导地方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进一步破除了司法地方保护主义藩篱。
一是发挥跨行政区划优势。巡回法庭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在人、财、物管理方面均脱离了地方行政区划影响,能够保持客观中立地位,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二是落实定期轮换制度。巡回法庭人员实行轮换制,以确保法官与地方利益无涉。同时建立籍贯回避制度,选派到巡回法庭的法官,原则上不能审理其原籍地法院移送的案件。
三是完善巡回法庭内部监督机制。巡回法庭全面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坚持放权与监督相结合,在实行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责任,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消除司法腐败。全面发挥主审法官会议功能,重大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民商事案件均提交主审法官会议讨论,由各主审法官独立发表意见,为合议庭提供参考意见的同时对案件质量进行把关,进一步提升案件审判质量。
谈促进裁判尺度统一:
实行类案强制检索制度,强化裁判文书说理
澎湃新闻:“类案不同判”是长期以来司法裁判的痛点。在您看来,第五巡回法庭是如何发挥以案指导作用,促进裁判尺度统一的?
李少平:司法的权威来自于判决的理性,“类案同判”是司法正义的应有之义。第五巡回法庭主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着力化解“类案不同判”问题,促进裁判尺度统一。
一是实行类案强制检索制度。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必须进行类案及关联案件强制检索,充分了解案件所涉法律问题是否已有在先的裁判规则。如案件裁判结果与已有规则不一致,需要作出充分说明并提请主审法官会议讨论。
二是强化裁判文书说理。树立精品文书意识,强调裁判文书应当基于事实和一般性规范为个案找到更为具体的规则,既要注重法理,也要关照情理。重视个案把握,充分挖掘案例价值,通过凝练案例更好地将抽象的法律规范统一、有效地适用于具体个案中。
三是加强对下业务指导。定期对巡回区法院审判工作开展集中调研,集中通报改判、发回重审、提审、指令再审案件情况及地方法院审判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疑难复杂问题开展专题业务研讨,充分发挥巡回法庭积淀司法经验、促进法律适用统一的作用。建立“巡回讲习堂”学习制度,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邀请审判业务专家、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并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向巡回区法院和地方律协开放。
谈纠正冤假错案:
加大复查甄别力度,试点律师介入申诉审查
澎湃新闻:巡回法庭全覆盖后,舆论期待最高人民法院能在纠正冤假错案上进一步有所作为,您如何评价这几年间的努力和成效?
李少平: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如第二巡回法庭对聂树斌案、赵明利案依法改判无罪,第一巡回法庭对顾雏军等人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一案依法部分改判等。为及时有效纠正冤假错案,巡回法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在巡回法庭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专门的刑事申诉窗口,同时开通网上申诉、来信申诉渠道,申诉人可以选择申诉方式。
二是主动加大冤假错案的复查甄别力度。认真细致审查每一份申诉材料,对存在冤错可能的案件及时报请院审判委员会讨论研究,及时发现和甄别冤假错案。
三是加大对巡回区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力度。对申诉案件审查中发现的案件瑕疵和问题,及时通报有关法院,加大对辖区法院的业务指导力度,促进刑事审判的规范化。
四是探索建立多元化解申诉案件矛盾的社会参与机制。目前已经在第四、第五巡回法庭探索试点律师介入申诉审查。由地方律师协会选派有丰富刑事辩护经验的律师参与刑事申诉案件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进一步增强社会参与度和司法公信力。
在依法纠正冤假错案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非常重视“防患于未然”,制定印发了《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等“三项规程”,以及《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期从制度上机制上把错案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谈涉诉信访:
从源头减少涉诉信访,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
澎湃新闻:在涉诉信访法治化方面,巡回法庭做了哪些工作?
李少平:涉诉信访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努力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巡回法庭按照中央要求,坚定不移地推动涉诉信访问题回归法治轨道解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各巡回法庭从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展涉诉信访工作,把涉诉信访工作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二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落实法官员额制改革,严格落实办案质量终身制和司法责任制,实行“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实现司法公正。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改进司法作风,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案件当事人在诉讼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自觉接受司法裁判,从源头上减少涉诉信访。
三是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巡回法庭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积极争取社会力量,联动化解涉诉信访矛盾。实行诉访分流,对应当通过诉讼程序办理的案件,按照法律规定立案审理;对诉讼程序已经走完的申诉案件,主动协调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或社会第三方力量联动化解矛盾。建立律师参与涉诉信访矛盾化解和代理申诉制度,各巡回法庭目前都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了律师志愿者工作室。对申诉理由不成立的,由律师进行释法劝解和思想疏导,做息诉服判工作;对申诉理由可能成立的,由律师向司法机关提出立案审查的建议意见。
四是认真执行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对生效裁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裁判结果公正的信访案件,案件当事人反复上访的,按照有关规定,决定信访终结。对已经终结的涉诉信访,除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再启动复查程序。
谈大要案审理:
院庭长带头办案,深化司法公开
澎湃新闻:巡回法庭在审理社会影响较大、媒体普遍关注的大要案上,有哪些有效做法?
李少平:大要案审理是人民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一环。巡回法庭高度重视大要案审理工作,依法审理了如聂树斌案、顾雏军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显示了中国法院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也传递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信心和前景。
2019年10月,我担任审判长在第五巡回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上诉人国家开发银行与被上诉人云南东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主体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该案涉及金融借贷、融资租赁、破产重整等复杂法律关系,矛盾冲突尖锐,是整个云南煤化工集团涅槃重生的最后关键一环,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关注度高。经过合议庭扎实细致的工作,成功地将这起案件调解结案。我结合这起案件办理情况,谈谈大要案审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是贯彻落实改革要求,院庭长带头办案。巡回法庭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试验田”“排头兵”,全面贯彻落实司法责任制,院庭领导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在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我担任审判长、第五巡回法庭副庭长魏文超,以及其他三位主审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集中“优势兵力”,较好地化解了矛盾纠纷,实现多方共赢。
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审判能力。在该案审理期间,合议庭曾先后多次到云南进行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合议庭对案件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本案如果径行判决,后续处理必定会存在处置变现难、变卖价值低以及高额处置费用等问题,不仅各方当事人的利益难以实现,社会效果亦不理想。于是合议庭立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各方共同盘活处置发电设备这个方向,从而为最后的调解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调解优先理念,切实解决纠纷。合议庭从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的目的出发,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和对争议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最佳的调解建议方案,既平衡了国家开发银行与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权利冲突,又协调双方共同盘活处置整套发电设备,同时还考虑了司法变现不及时情况下的处置方案,从而达到了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兼顾债权人与债务人合法利益保护的良好效果。
四是深化司法公开,上好“法治公开课”。这个案件在第五巡回法庭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庆市机关代表、中央及地方媒体记者、高校师生和重庆市三级法院法官代表220余人旁听了庭审。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以“重生”为题摄制“大法官开庭”节目。司法审判通过公开开庭审理和媒体的报道,让公平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既充分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重视司法公开的态度,也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彰显了司法裁判对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引领社会风尚、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作用。
原标题:最高法副院长李少平:从制度上把冤假错案降到最低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邵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