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航空频道:10万当空姐 20万当飞行员?揭秘“航业”培训乱象

2020-11-27 09:54137180中新网

“10万元当空姐 20万元当飞行员”?揭秘“航业”培训乱象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飞行员、空乘等成了人们印象中的“香饽饽”职业,一些培训机构也因此看到了行业“钱景”:“10万元当空姐,20万元当飞行员”。一句话只要肯花钱,他们就“有内部名额”“可以内部运作”。但事实是这样的吗?有人用惨痛的教训给那些想要走捷径的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案件】

交20万元能当飞行员?合同签了人失联了

位于北京顺义的北京某航空培训机构宣称,“参加培训面试合格,承诺每位学员就业到岗,未到岗同学不收取任何费用!圆梦空姐、空少的机会就在眼前,一定不能错过。”

有学员报名后得到承诺称,交10万元当空姐,20万元当飞行员。心动的周某在网上看到该机构招聘飞行员的信息后便与其联系。“机构让我去面试,并表示跟航空公司有合作,可以提供就业岗位,付钱后会在后期安排培训如何应对面试,被聘用的几率更高。”周某说。

因该培训机构称有关系、能保障就业,如果不能签订劳动合同,所有款项全部退回,周某于2018年10月8日和2019年1月7日分别签订培训就业推荐合同书,双方约定被告在周某经过面试培训后,负责周某在航空飞行员岗位上就业,后周某依机构法定代表人的要求分别于2018年10月9日和2019年1月8日向合同约定的宋某个人账户交纳5万元和15万元的培训费。

“当时支付了5万元后考虑到不续签没有法律保障,所以签订了第二份合同书,但均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周某表示,第二份合同是在2019年10月7日到期的,只参加过一次面试,虽然通过了但最后没有签订合同,“这次面试只是通知招聘信息,培训机构什么都没有做,机构负责人说等他消息,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想当安全员?只需六万五还帮办学历证

无独有偶,想当安全员的张某同样在网上看到了该广告,培训机构表示可以推荐航空安全员的就业岗位,并提出让他办大专学历增加机会。“签署安全员合同的时候要求大专学历,培训机构让我正常填写,说是可以帮忙代办,但是没有给我培训过。”

张某说,合同签订后其向培训机构支付了6.5万元,其中合同预付款5万元,剩余1.5万元是培训机构承诺给代办学历的费用。

张某表示,自己与培训机构一直都是网上联系,代办的学历证书也没有见过原件。他与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见过面,并给他推荐过一次在北京的安全员面试,但面试完后就没有消息了。

2019年5月合同到期后张某跟培训机构谈退款,当时培训机构表示要等到月底,之后半个月培训机构退款1万元就联系不上了。张某称,“自合同终止后,为了退款我从山东来北京三次,都没找到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也没有退款。”

承诺的工作没有安排,交的培训费也久拖未退,周某和张某都将该培训机构起诉至北京顺义法院。最终,法院经审理分别判令北京某航空培训机构退还周某培训费20万元;退还张某培训费4万元及办证费1.5万元。

【法官揭秘】

“航”业四大套路 这些只为钱

“签合同,保就业,低门槛实现飞行梦。”其实网上很多培训机构都是骗钱的,有的甚至连资质都没有。

顺义法院后沙峪法庭法官棋其格表示,近年来,此类案件确实比较常见。其实航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对从业人员的各项素质要求也很高。航空公司招聘空乘、飞行员、安全员都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切勿相信培训机构能够“低门槛”推荐就业岗位或者保证就业,如果培训公司称他们“有内部名额”“可以内部运作”,此类宣传多为陷阱。根据近年来审理的案件,棋其格也揭秘了航空培训领域背后的几大常见套路。

套路一:虚假宣传

培训机构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虚假宣传,招揽培训人员,吸引学员与其签订教育培训合同,交纳培训费用。

套路二:合同不规范

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合同内容存在格式化问题,且对培训以及推荐就业的重要细节予以模糊化处理。更有机构只收取费用,不与学员签订合同。

套路三:缺乏资质

部分培训机构通过不正当途径为部分学员获取各类证书,以此收取高额费用。但部分机构的资质是由不法企业假冒相关航空部门授权,因此在出现卷钱跑路、学员人身和财产安全被侵害等问题时,学员们难以维权。

套路四:名不符实

该类机构并非真正提供教育培训,而是打着培训的幌子,目的是收取高额费用。在培训期内,一些机构仅为学员提供部分航空公司的面试信息,即视为履行合同,但学员参加面试后往往并无后续结果。培训期结束后,一些机构诱使学员续签新的合同或者干脆跑路,导致学员维权困难。

报名招飞培训先“验明正身”

对此,法官指出之所以出现维权难,首先是因为多数学员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对合同条款未尽到审查义务。同时,不重视留存签约、培训情况以及培训机构承诺等证据材料,在发生纠纷诉讼后,多存在举证困难问题,而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又致使退费、追究违约责任难上加难。

另一方面,多数案件还存在无法联系到被告的情况,法院无法向培训机构实际送达文书。学员无法提供培训机构的有效信息,要么提供的联系人员已经离职,要么拒接电话、下落不明,最终也导致退款存在执行困难。

棋其格建议,作为求职者,如果想进入到这个行业,要通过正规渠道关注航空公司招聘信息,参加航空公司的招聘,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获得录用机会;参加行业培训一定要擦亮眼睛,建议大家前往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官网,查询哪些机构具有相关的培训资质和发证资质,应该在正规的机构接受正规的培训。

她强调,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尽量找正规培训机构,注意审查培训机构的资质,如营业执照、办学许可、教师资格、相关授权手续等。如果报名务必签订书面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严格审查合同约定的退款条件,是否与招生宣传和口头承诺一致,避免出现口头承诺未落实到书面的情况。同时记得索要并留存合同、收据等签约材料。

此外,如发现教育培训机构并未实际进行培训,此时应当提高警惕,如培训机构后续确实存在怠于履行合同甚至跑路现象,可向该教育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如航空业协会、工商管理等部门进行投诉。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注意保存证据,如培训合同及相关附件、缴费凭证、微信聊天记录等,其中录音录像务必保留原始载体,以便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本报记者 宋霞

【编辑:张一凡】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