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城市频道:中国最绿城市如何把“青山绿水”做成产业?

2020-12-18 16:227460中新网

    资料图:图为三明泰宁风光。 雷雨亭 摄  

(经济观察)中国最绿城市:如何把“青山绿水”做成产业?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中国最绿城市:如何把“青山绿水”做成产业?

作者 魏晞 刘亮

中国绿都、绿色宝库、国家森林城市……这些美誉都属于一个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的生态之城——三明市。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8.73%,市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但在过去,三明曾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度被列入“75个全国重点污染城市之一”。从“重点污染城市”到“中国最绿城市”,三明市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把钢厂变成景区

“先有三钢,后有三明”。坐落于福建三明的三钢集团是当地重要的工业支撑。过去,三明市因发展钢铁工业而兴,但传统钢铁工业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一度成为萦绕在三明心头的一抹痛,“每年吸进一块砖”的玩笑话更是将矛头直指三钢。

三钢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部部长郭光章介绍,近年来,三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大量环保投资和工艺设备改造升级,如今三钢已告别昔日“傻大黑粗”的历史,绿色环保正成为三钢的新名片。

“十二五”以来,三钢累计投入环保资金约13亿元(人民币,下同),新增实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193项。郭光章说,即便是在2015年工厂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三钢仍投入约4000万元用于污染治理。

走进三钢厂区,过去三钢老员工们形容的烟尘滚滚、刺鼻难闻的情形已成为历史。如今的三钢厂区已成为3A级工业旅游景区,空气优良率常年达99%以上,产钢量、工业经济效益也明显提升。

把“生态”变为“业态”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广袤的森林给三明带来了绿色福利。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陈美高介绍,三明全市森林负氧离子含量是中国平均水平的3.4倍,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标准。据测算,三明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达2823.16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社会提供服务价值达2642.31亿元。

如何将绿色数据转化成真金白银?三明的做法是推动“生态”变“业态”。

近年来,三明市提出了全域森林康养理念,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位于三明市泰宁县的“耕读李家”森林康养基地通过开发文旅康养业态,引导民众参与业态项目开发、农产品种植、景区管理等,使民众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人均增收也达5000多元。

“现在,将乐良好的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三明市将乐县委书记刘润宇介绍,2017年,将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3.6亿元,同比增长7.3%。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该县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也有所下降。

凭借“绿色宝库”优势,三明还在积极发展生态型林产工业和林下经济。近年来,三明市还通过林业金融创新,推出了林业抵押贷款、“福林贷”“资源资产化”等金融举措。截至去年6月底,三明市林业贷款总量已经超过121亿元,占全省57%、全国10%。

把“山水画”变为幸福村

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是一个山水画里的小村庄。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常口村调研。站在老村部门口远眺对岸山水,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彼时,常口村没有几幢新房子,没一条宽敞水泥路,到了晚上没有几盏会亮的路灯;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现任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林顺当时就在现场,他心里听着火热,但看着这样的“三无村”也忍不住琢磨:“祖祖辈辈都看着的这片山水,为啥是‘无价之宝’?”

为了守住这方山水,2000年村里拒绝了拿着20万元“巨资”来买山伐木的企业,开始一点点摸索:建起漂流、种植脐橙、发展旅游、办起研学基地……村周边建成25亩森林景观带、10公里森林康养步道。如今,常口村的“生态饭”已经稳稳当当,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村集体收入122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10多倍和40多倍。

在三明,这样的绿色发展故事还有许多。三明市“画好山水画”,将生态转化成绿色产业,挣得真金白银的故事,也还在继续。(完)

原标题:中国最绿城市:如何把“青山绿水”做成产业?


【编辑:丁宝秀】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