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脱贫攻坚的山东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山东引发热烈反响
在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山东干部群众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大家纷纷表示,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是脱贫攻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靠着这一精神,山东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创造了不少走向全国的经验,为全国减贫事业贡献了山东智慧、山东方案。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根本。2月26日上午,鄄城县董口镇的鄄城睿尔电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工人们忙着生产出口越南的20万件电子配件订单。“在讲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时,总书记把产业扶贫列在最前,这让我们深受鼓舞。”公司负责人李致超说,车间内的150名员工都是本村和周边村的村民,包括部分困难群众,平均每人每天工资100多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鄄城县创造出了“扶贫车间”这一做法。2017年,“扶贫车间”被纳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精准扶贫案例之一。目前,全省共有扶贫车间3437家,累计吸纳2.79万贫困人口就业。
“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我们村扶贫资产‘四权分置’正是这样做的,权利该归谁的归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寨里村党支部书记晋宗红说。“四权分置”,就是扶贫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农业农村局。寨里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稳定脱贫,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靠的正是村里扶贫车间、扶贫大棚的稳定产出。
数据显示,沂水县2016年以来形成的429个扶贫产业项目全部落实“四权分置”管理机制,年实现收益4910.8万元,覆盖了该县94%的贫困人口。从沂水走出的这一经验,2019年被收录到国务院扶贫办《脱贫攻坚典型案例选编》中,向全国推广。
山东的贫困户中,“老病残”特困群体占比在全国最高。“总书记说,脱贫攻坚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我们对此深有感触。”乐陵市扶贫办副主任王玉强说,2017年,乐陵市扶贫办、人社局联合探索“村级扶贫专岗”互助扶贫做法,开发出500多个“扶贫专岗”,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聘请有劳动意愿、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近照顾身边的“老病残”特困户。这样,每年政府仅投入200多万元,就实现了对2000多名“老病残”贫困户进行照料和帮扶,还帮助这500多名“扶贫专岗”人员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达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在沂南县,超过81%的7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卡上都能收到一笔“孝善养老金”,其中子女每月出100元,政府另外配套10%-20%。这个做法创始于青驼镇。2015年11月,时任青驼镇镇长的李桂杰(现任沂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在走访贫困户时,发现有的老人子女生活不错,却几乎不给老人钱,老人还不能纳入贫困户,“掉到了空里”。他琢磨了半个月,提出了“孝善养老金”的建议。试点后,这一做法2016年在全县推广,次年在全省推广,还引来了外省的学习者。到2020年底,沂南全县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共募集社会爱心款1056万元,财政投入奖励资金1428.9万元,惠及贫困老人2.2万户3.2万人。
“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我感到我们做对了。最初阻力也挺大,现在看,给贫困群众撑腰,受点难为、落点埋怨,都不要紧。”李桂杰说。
听到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时,庆云县扶贫办主任田亮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感。2017年,庆云县创新建立“三帮一”扶贫助学模式,由一名科级以上干部、一名优秀教师、一名社会爱心人士结成志愿帮扶组,共同结对帮扶一名孤贫儿童,并成立扶贫助学专项基金,募集社会资金4420余万元。“截至目前,庆云县720名孤贫学生得到救助。孩子们通过努力,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田亮高兴地说。
“总书记指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虽然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了,我们仍不能有半点松懈。”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宣传统计组副组长梁逊说,在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2019年以来,我省把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突出位置,在全国较早地建立起即时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家庭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纳入即时帮扶范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因人开展针对性帮扶。目前,全省共有3.46万名困难群众纳入了即时帮扶范围,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致贫的发生。(参与采写:张海峰 丁兆霞 纪伟 赵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