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报道:渔民的故事

2023-02-07 22:4013140冯晓瑜


渔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是怎样度过生命的每个时刻的,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勤劳简朴,藏在渔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走进渔民,无论是吃行住行无论,还是哪一个生活的小瞬间,都能感受到渔民的淳朴与勤劳。探访渔民的家,它的简陋而朴实的风格会让人感受到简单的小幸福。潮湿发灰的墙壁、粗糙防潮的地板,能够给人感受到朴实的感觉。渔民的家很小,但需要放置上百只捕鱼用的网和一些捕鱼工具,于是小小的面积整整齐齐搁置了一袋袋装有编织好的的麻绳、渔网等等。一只小凳子放置着许许多多补网的工具,三把长椅子,两张小板凳,一台陈旧的电视机就可以构成渔民的家了。

女主人对记者说:“我平常就是靠着那把小板凳,一边听着电视里放的粤剧,一边帮孩子他爸补网,然后一天就差不多过去了,几十年都如此。”这样单一的生活方式,并不会让她感到枯燥乏味,在她心里,这种简简单单的生活状态就让她感到舒适满足。看着她熟练的穿孔、解绳、补网的动作手法,真的很容易能够想象出其起早贪黑、勤勤劳劳的画面。

到了饭点,一碗白粥,一碟青菜,一盘用水煮的淡水鱼,虽然很清淡,但是真的很美味。女主人笑着说:“我们一家人都爱吃这个,早餐午餐吃这个就很饱。这鱼是孩子他爸昨晚打回来的,鱼捉回来时还会跳的特别新鲜。”不需要太多油腻,简简单单,清清淡淡,就可以让渔民一家很幸福很满足。

随后,来到了码头,他们日夜工作的地方。从岸边到船上有一段水上距离,而渔民这段路程的交通工具,仅仅只是一只简单的、毫无遮蔽的小木筏。踏上小木筏,跟着渔民的指引,尽力地让自己保持平衡,随着渔民一起划到船边,看着眼前这个渔民,戴着渔夫帽,在太阳底下很熟练地把维持木筏的大石头扔入海底,一边非常利索地拉着牵引到小船的绳索,让人非常感慨:渔民们是有多大的勇气在这只毫无遮蔽的小木筏上划了这么多年,是有多少经验让他们把木筏划得这么平稳,一两个人把一百多只渔网仅靠这小小的木筏运到船边是该有多不容易呢!

到了船上,渔民从他的麻包袋里拿出一堆编好的渔网,然后把网铺开,利利索索一遍又一遍地整理与检查渔网。一个渔民向我解释到:“在我年轻那一代,这些渔网是人工一针一线织的,耗时量大,而且也很容易破,一旦破了,鱼就很容易从漏斗溜走。那时候很穷,破了也只得拿回家再一针一线地补。现在,科技发达了,机械化进步了,这些渔网的原材料大多都是用机器加工的,渔网的密度大,质量好,一张渔网要几百块呢。但是我们渔民从来不会购买成品,我们会向厂家购买材料,那么多的材料也就是几十块钱,我们再简单地对它进行编织,就可以做好几十张网,可以用很久呢。 

小船渔民:为撑起这个家,我真的拼尽全力

阿华,今年55岁,从15岁开始便跟着父亲出海打渔,至今已经有40年的出海经历。他是家里的长子,有4个妹妹,家里只能靠打来的鱼拿去市场卖来维生,所以他很早就跟着父亲出海打渔,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是小船渔民,也就是用一艘自己的小船,打渔只能到大海附近一些浅海域,不能开到深海。

阿华表示,他年轻那会家里是真的很穷。打渔收成不好的时候,他们全家7口人只能围成一桌轮流舔着鱼骨头,喝着稀粥,以此来缓解饥饿。他每天凌晨都会父亲一起担着沉重的鱼饵,和背着青绿色的钓线,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去码头,踏上小木筏然后划到自己的小船,迅速地把鱼饵和钓线钩好,把船驶到大海中央,然后把一大批钓线扔到海里。等到钓线有沉下去的趋势后,再用双手和父亲一起用力地把钓线使劲地拉上来。有时候钓线会把他们的手勒破皮,甚至会勒出血,但他们不能放手。一放手的话,鱼就有很大的几率逃跑,他们就很有可能一无所获。

每天傍晚,阿华和他的父亲会拖着缝缝补补很多次的渔网,迈着沉重的步伐驶向自己的小船,然后把渔网摊开,两父子一边整理,一边撒网。据阿华回忆道:当年的渔网不像今天质量这么好,很容易被鱼咬破。很多次他能明显的感受到网很重,估计有很多鱼,但是拉上了却寥寥无几,让人从希望跌入到失望,因为渔网破了个大洞,鱼儿都会趁机逃走。然而家里很穷,没有钱买全新的渔网,于是只能缝缝补补将就着用。

后来,阿华的妹妹们都长大了,阿华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阿华的父亲慢慢失去了工作的能力。出海打渔由两个人变成了一个人,阿华会时常感受到孤独、劳累与伤感,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说:“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得靠我呢,我不能垮,我若倒了,他们怎么办呢”。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依旧起早贪黑,依旧在烈日炎炎下光着膀子奋力地拖着渔网,依旧用尽全身力气维持他的家。

大船渔民:我很辛苦,但我不会放弃

阿雄,今年48岁,22岁出海打渔,至今已有26岁的出海经验。他是大船渔民,也就是没有自己独立的船,要结伴聚集在别人的大船上一起出海。大船的规模比小船的要大很多,可以容纳数十人,可以行驶到比较宽阔的深海域。基于大船的规模与船的油价成本,大船出海的时间会比较长,至少长达半个月甚至是更久,不像小船出海可以当天捕鱼当天返航。所以,大船的渔民们需提前准备半个月的粮食带到船上持续工作。大海的手机通讯信号是非常弱的,这也就意味着大船渔民出海的日子是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

“那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里,渔民是如何在茫茫大海里找到路的?”

阿雄感慨地回答道:“有导航呀!不得不感慨人类科技的进步。最初的年代里,我们只能通过罗盘来确定位置,那时候只能辨别东西南北的方向,中间的磁针指的度数来推算出具体的行驶方向;后来,又出现了一种仪器,能够通过数字的方式表明经纬线;到现在,又有了海图机,不仅有高清地图,还有卫星定位,导航是非常准确的。靠这些科技,我们渔民是不怕迷路的。

阿雄表示:“其实在海上工作挺无聊的,每天三点一线,捕鱼、放冰、吃放、睡觉,然后又开始新的轮捕鱼。当船驶向深海,你会发现海与天连成一片,你什么都看不到,你只能看到茫茫的大海,你的孤独感、惆怅感就会纷纷涌上心头。除了工作就是无尽的发呆,唯一的乐趣就是捕完鱼开饭的时候,所有的渔民围在一起吃饭,谈天说地的时候了。我们什么都聊,聊渔业收成,聊家里的儿女,聊天气,吐槽工作的艰辛.....只有那个时候我是舒服的。”的确,人都是社会性动物,而没有通讯工具,只有与鱼虾作伴,这样几乎“与世隔绝”的渔民也真的是很不容易。

在每次阿雄出大海前,阿雄的妻子总会去妈祖庙给妈祖上香,虔诚地念叨着:“请保佑我家阿雄一帆风顺,平平安安地回家”。作为一个在大船工作的渔民,真的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可预估的风险和困难。据阿雄透露,台风和北风是对渔民工作的最大威胁,如果很不幸地遇上由这两个风引起的风浪,船很容易进水然后沉下去。而在船上的渔民只能迅速找一些浮力大的东西,让自己浮起来,等待路过的船只救援。

阿雄回忆道,在他年轻的那个年代,科技还不发达,看风速与风向也只能从广播和电视上知道,讯息的传递其实并不很及时,天气预报涉及风向的准确度还不够精细。他记得有一次出海,天气预报并没有说会刮风,而在他出海的第三天突然刮起北风,海浪巨大,是他所在的船沉了下去,他幸运地抓住一块木板漂流了数十个小时,被一艘路过的渔船救了上来,而他的同事就在那一起沉船事故中失踪了,生死未卜。也是为了维持家庭,即便阿雄遭遇过这么大的风险,但他依然还愿意继续选择冒险,继续留在大船工作。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