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锡纶,法号释大千,为净业寺第三代祖师,其住持期间,努力运营,广弘佛法,净业寺获得空前大发展,庙产丰厚,殿宇巍峨,香火鼎盛,并出资供养双鱼城真宇庵、塘口廻隆寺、儒洞凝秀寺等庵寺,派驻僧侣到上述庵寺弘扬佛法,为发展阳西宗教事业,尤其是佛教文化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
戴锡纶乃河南省光山县人,生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举人,科场及第后,戴锡纶曾短暂供职于翰林院,此后外放地方为官,大半生都在岭南,先后供职于普宁、南海、嘉应(今梅州)、南雄、韶州(今韶关)、高州等府县。在高州知府任上离任后,他在返家的路上途经大垌山,钟情于这里的秀山丽水,遂在净业寺剃发出家,大力弘扬佛法,兴修殿宇亭台,开发佛阁禅林,成就了粤西禅林的一段佳话。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享年七十八岁。今天,大垌山净业寺藏经阁后面还有“戴太府墓”,当地戴姓宗亲定期前往祭扫。
吴川籍状元林召棠是戴锡纶挚友,林也崇尚佛教文化,曾三次到访净业寺,两人多有诗文酬唱,其中无意间成就的一联妙对传颂至今。道光年间,林召棠前往大垌山探访阔别多年的好友戴锡纶,他偕同随从沿着山边小路,不知不觉来到净业寺前的莲塘,正好戴锡纶在塘边栽种杨柳,此时,林召棠触景生情,兴致勃发,脱口吟道:“三载游人重访柳,”话音刚落,戴锡纶循声回首,见好友状元林召棠到访,无限欢喜,随口答曰:“万花绕砌不妨禅。”林召棠一听,连呼“妙句,妙句”。后来,这副对联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作为一方守牧,戴锡纶执法严谨,秉公办案。在澄海知县任上,当地曾发生一起谋杀案件,有一位林姓寡妇与其姑相依为命,其姑因误食被蜈蚣爬过的鸡汤后,中毒身亡。寡妇却因此蒙受“因奸毒姑”之冤,被判为死罪。但是戴锡纶经过实地查考发现,寡妇家厨房紧挨葡萄架,经常有毒蜈蚣出没,时值盛夏,正是蜈蚣活跃的季节,后经过厨内取样,以狗实验,证实了蜈蚣之毒,洗清了寡妇无辜蒙受之冤,使寡妇的孩子、家产、名节均得到了保全。
戴锡纶一生政绩斐然,因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护。每到一处任职,戴锡纶都经常派衙役到庙里查找有无流民沦落荒野,因病得不到救治,一经发现,他便自拿薪水给予资助,使其保全生命,返家与亲人团聚。在高州知府任上,他访查得知电白的某山村流行一种怪病,人人挺着个大肚子,脸黄如蜡,病怏怏的,且普遍短寿,当地人认为是风水作祟,听天由命。戴锡纶博览群书,于医学亦有涉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判断,怪病应该跟肝脏受损有关,但是对村民针对性用药一段时间又不见效。后来一个叫“本地姜”的本地人,他也患有怪病,他在村外的一个山头搭棚牧牛,用了另一条山泉水煮药饮用,很快肚子就变小了,脸也不黄了,人也精神了很多。同样的药,村里人服用无效,为什么“本地姜”身上就能疗效明显呢?这个病例让戴锡纶意识到病因乃是饮用水源的问题,经过勘查探访,发现村民的饮用水有一处沼泽泉水汇入,这个发现坚定了戴锡纶的“水源致病”猜想。他发动村民们开沟筑渠,引用本地姜用于煲药的水源,后来果然整条村的人再也没有患上大肚子的怪病,村民们对戴锡纶感恩戴德。
他还非常重视教育和城市建设。如在高州时,他大办学校,用中原文化教化高州寒儿,雅拔才俊,深得地方士子和文化界人士拥戴。他还致力于城市建设,如在南雄,他重辟皇华门,改建武庙,建学宫前资科店房。他倡议捐资,拆旧县学宫材料建文昌宫,以余款在原保昌县学宫地建店房23间,以租税为修葺文庙并资科等项之用。后来,又在23间店房的基础上扩建大成街,并重建雄赣盐阜。大成街因正对州学宫之大成殿得名,街长308米,由北至南,北与州学宫大门一路之隔,南至青云门。此后,大成街逐渐成为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新街。
戴锡纶还是一名学者型官员,一生著作颇丰。他曾任《光山乾隆志》校编,并著有《乐静轩》《东莱博议》《历代疆域沿革统计表》等书。除此之外,戴锡纶还主持续修了《直隶南雄州志》(共34卷),为地方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留下的诗作也很多,且有很多上乘佳作,部分摘录如下:
寄梅驿
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
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冼夫人庙
天使图麟别出奇,一身岭海手维持。
长雄自谢真王贵,诚敬人怀圣母慈。
漫数军声慑娘子,便论家法守孙枝。
只今庙貌留乡里,多少须眉拜女师。
净居寺书丈室壁
爱山人又到苏山,山雨留人丈室间。
瓶注蜡梅春信遍,炉销兽炭劫灰间。
宗雷以后嘉斯会,仙佛之缘笑未悭。
龙象欲驯残芋熟,钟声遥呼岫云还。
文/冯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