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人物频道:周海中——从红土地上走出的国际知名科学家

2024-01-08 11:211069513彭小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南海之滨的湛江,在雷州半岛的红土地上,传颂着一位科学家的姓名和他所做出的贡献;他就是当今国际上知名科学家,被誉为“学术界的多栖人”的周海中。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为许多仁人志士奋勇拼搏的金玉良言。周海中1955年10月生于广东海康(现称雷州),祖籍广西合浦。1983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现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任中山大学教授。1988年被评为首届“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同年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立功证书,1990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周海中的父母亲早年都毕业于广西大学中文系,外祖父曾经是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的汉语教授;然而,他偏偏酷爱数学。其实周海中读小学时只对天文和地理感兴趣,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如没有望远镜等,身为中学校长的父亲就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因为学数学有笔有纸、勤动脑筋就可以了。在知识广博的父亲引导下,他终于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他与数字、符号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革”时期的初中与高中都是两年制。初中还没毕业,周海中就自学完解放前出版的《范氏大代数》;读高中时,他又自学了“文革”前重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写的高等数学教材。这些数学书籍多数是从收破烂者那里买来的,也有熟人送的。高二时他获得全校数学比赛第一名;由于数学方面的才能出众,1973年高中毕业后他当了南兴中学的高二数学代课教师。后因“知识青年”必须“上山下乡”,1974年他到了农村插队落户。

在乡下,周海中一面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一面“见缝插针”地挤出时间来自学数论、数理逻辑等,甚至在劳动的间隙也不忘掏出稿纸演算。每次演算所耗费的稿纸之多,竟能将一碟小咸鱼煮熟。1976年春节,周海中送外祖母去南宁,在南宁的旧书店里他买了由数学家华罗庚编著的《数论导引》。他对书中提到的梅森素数特别感兴趣;从那时起,他就努力攀登这座数学高峰。为了能看懂一本英文版的数学著作,他又开始自学英语,其记单词方法就是背张其春、蔡文萦合编的《简明英汉词典》。

虽然周海中对数学痴迷,但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取得了数学正题和附加题满分的好成绩,而且加试英语也获得好成绩,但由于“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的父亲尚未“平反”,他报考北京某名牌大学当时属于机密专业的计算数学的愿望落空了,但却被广州外国语学院录取。当时的他感到十分懊恼和苦闷,还因此得了神经衰弱而回家休学一年。

后来在父母亲和朋友们的开导和劝慰下,周海中重返广州外国语学院。他一面学习英语专业课程,一面又自学起模糊数学来,并得到了著名数学家汪培庄的鼓励和指点。寒暑假他也不曾回家探亲,而在校集中精力专攻梅森素数;他的做法得到父母亲的支持和老师同学们的理解。命运的不公反倒练就了他刚强坚韧的性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校学习期间,他已经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2篇有关英语和数学的论文。

为了有一个较好的研究数学的环境,周海中1983年从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就申请到中山大学工作。鉴于他当年的数学高考成绩以及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中山大学同意他来任教;从此他当上一名讲授公共英语课的教师。在教学之余,他常去数学系资料室看书,周末和寒暑假就在宿舍潜心研究数学难题,尤其是梅森素数。

什么是梅森素数?23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用反证法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并提出一些素数可写成“2^P-1”的形式,这里的指数P也是一个素数。这种特殊形式的素数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无穷的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数学家,如费马、笛卡尔、莱布尼兹、哥德巴赫、欧拉、高斯、哈代、图灵、埃尔德什等和无数的业余数学爱好者对它进行探究。

由于17世纪法国数学家、法兰西科学院奠基人马林•梅森是其中成果较为卓著的一位,因此后人将“2^P-1”型的素数称为“梅森素数”。迄今为止,人类仅发现51个梅森素数。这种素数珍奇而迷人,因此被人们誉为“数海明珠”。梅森素数历来是数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今科学探索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然而对人们来讲,梅森素数却仍然是个谜。梅森素数的个数是不是无穷的?梅森素数有什么分布规律?从已发现的梅森素数来看,它在正整数中的分布时疏时密、极不规则,因此研究梅森素数的分布规律,尤其是个数问题似乎比寻找新的梅森素数更为困难。虽然英、法、德、美等国的数学家曾提出过关于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测,但他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近似表达式给出,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难如人意。

因当时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十分匮乏,加之没有计算机,所以周海中的探究在初期就困难重重,有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并不气馁。他曾经尝试过用筛理论、解析数论、数值计算、复变函数等方法,但所得出的结果也都是近似表达式。突然有一天,他想到了“费马数”的形式,这为他后来解决梅森素数分布这一难题找到了突破口。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经过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周海中终于在1992年2月大胆地提出了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想,并给出它的精确表达式。这一成果为人们探究梅森素数提供了方便,是素数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后来这项重要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近年来周氏猜测受到关注和好评,而且在一些数学史、数学文化和数学难题的书籍中都有介绍。

美籍挪威数论大师、菲尔茨奖和沃尔夫奖得主阿特勒•塞尔伯格认为周氏猜测具有创新性,开创了富于启发性的新方法;其创新性还表现在揭示新的规律上。法籍华人数学家李明达在著名的《科学美国人》(中文版)中指出:周氏猜测是梅森素数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由中国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张景中主编的《30年科技成就100例》一书也指出:周氏猜测不仅是一项重大突破,而且具有数学之美。

周海中在梅森素数的探究过程中曾经得到过华罗庚、柯召、潘承洞、潘承彪、梁之舜等著名数学家的鼓励或指点,著名数论专家黎百恬为他的公式简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顺带一提:周氏猜测至今没有解决,但许多专家认为它是正确的可能性很大。困扰数学界的这一猜测已有30多年历史;不过就目前研究文献来看,许多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都尝试过破解它,虽然绞尽脑汁,但仍一无所获。

在交叉科学方面,周海中把自己的科研目标主要放在数学与语言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方面。他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合作,共同探究机译系统的研发、宇宙语言的设计、近地小行星运行的数学模型等。例如1991年,他提出了“语言混沌论”的概念;语言混沌论主要从混沌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并用混沌论的方法及工具来探究语言的复杂性、非线性问题。又如2000年,他提出了“网络语言学”;网络语言学已引起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究,它对网络语言的运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谁都知道,现在学术界的“生态环境”很不利于学术:僵化的量化考核制独霸一方,课题一票否决制和项目化生存风靡域中。为了专心从事科研工作,周海中从来不申请课题或项目,而是自己花钱来探究他觉得有兴趣、有意义的学术问题。他认为做学问、搞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为名利所累。

周海中说,“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当代除了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外,被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而我作为一名数学爱好者,今后会在数学的某些应用领域作些探究,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就是一位学术界多栖人的期望和奋斗精神。

(本文参考了人民日报《寻找梅森素数》、科学时报《周海中:语言学家的数学情怀》、中文网《周海中:学术界的多栖人》、中国网《专访周海中:近地小天体是否威胁地球》等。)

文/彭小丽(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


举报
收藏 0
评论 13
全球人物频道:蒋成君|务实奋进勤耕耘 不忘初心勇担当
情系教育践初心,一腔热血追梦行。蒋成君是程村镇中心小学校长,从教27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耕耘,燃灯引路,用

0评论2023-09-25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