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文化频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24-02-22 23:02132902郑红霞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

孔子在我国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人格的核心,也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所有的关于道德的要求都是围绕仁来展开的,认为仁应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人的一生所思、所学、所实践,都应该是紧紧围绕人道观而进行。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而他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这种人道主义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晚清大臣曾国藩说过:“日富,日贵,日成,曰荣,日誉,日顺,此数着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日贫,日贱,回败,日辱,日毁,目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恶之。”他明白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自己讨厌的,别人也讨厌,他告诫自己,既不要夺人所爱,也不要强加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一个待人的基本态度,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从消极方面说人不应该做什么,不能帮助人,得至少不要害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当他人遇到难处时,伸出善意之手,拉一把,不要落井下石;对于职场的人来说,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给别人发展的平台和空间,竞争也要公平竞争,而不是使绊子,耍阴招。

当代教育家周仪荣曾经说过:“孔子的人道精神主要集中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上;所以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其实一个人要想信服于人,得先做好自己,再去要求别人。因此,做人不能只顾自我,不要把自我不想的事情强行加在别人的身上;做人要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构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折射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做人处事的哲学,也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修养。然而,这虽然是人尽皆知,耳熟能详的道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因为人总是有私心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美好的东西,而对于自己不利的东西则希望都能跑到他人身上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各有差别,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各有差异。

孔子人道观始终以关注人的价值,崇尚人的地位为本位,以仁义为标志,以礼乐为规范,以文化为条件,来实现人的价值。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文主义倡导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和肯定人的价值。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所以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主义的启蒙者;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是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

文/郑红霞(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

举报
收藏 0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