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时评:具有现实意义的“广西文学界二王”

2024-05-13 18:0955770刘婕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在20世纪,我国文学界有两位著名教授;他们都姓王,均来自广西,被学术界尊称为“广西文学界二王”。他们,就是王力先生和王永华先生;前者为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人和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后者为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们的杰出成就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学术研究和汉语教学工作都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述如下。

王力先生

 

王力先生(1900-1986)[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力先生,字了一,广西玉林人。1900年他出生于博白县岐山坡村。他7岁上私塾;当私塾先生讲《三国演义》时,讲到慷慨激昂处,王力先生便拍案而起;由此他爱上小说,也产生了他的第一个理想——当小说家。1920年,王力先生到一家名门大族当家庭教师,因该家族有大量藏书,得以博览古籍,在国学方面打下深厚基础。

王力先生1924年考入上海南方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他跟着“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学习语言学。国学院毕业后,王力先生接受赵元任先生的建议,去了当时世界语言学的中心——法国巴黎。

1931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王力先生曾经在广西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1986年他病逝于北京。

王力先生一生从事汉语研究与教学工作,致力于继承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他在吸收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广的研究,成绩卓著。他在诗文和翻译方面也很有研究;研究之余,王先生还悉心培育学生,奖掖后学。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汉语史稿》《汉语诗律学》《中国语言学史》等编撰成书。其中,《汉语史稿》对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搭出了汉语历史研究的大框架,完整呈现了汉语发展历史。

王力先生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且很多具有开创性。这些论著被汇编为《王力文集》,共20卷;他还捐献了这部书的稿费,设立“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

王永华先生

 

王永华先生(1901-1972)[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永华先生,字文昭,广西百色人。1901年他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10岁才入私塾,发愤为学,14岁越级进入百色经正高级小学(现中国工农红军百色起义红军小学)。在百色中学就读时,他以成绩显著、才干突出为同学推重,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及田南学生联合会会长。

1924年冬,王永华先生得到义兄韦尹先生、挚友杨明达先生和表姐夫陆泽丰先生的资助,考上北京中国大学;1927年他转读上海暨南大学;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深造,研习中国古文学,1931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获硕士学位后,王永华先生先后在广西大学、中山大学、西江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等校任教,并于上世纪50年代出任广西师院中文系的系主任,后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72年他病逝于广西桂林。

王永华先生主要从事中文教育工作,擅长古汉语和古文学,尤其于训诂、音韵等。他所著刊行的教材有《古汉语语法》等,存稿中有《庄子发微》《古今汉语考异》等;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其存稿未能公开出版。

从教数十年,王永华先生用心耕耘笃行致远,始终坚持办实事、说实话,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老实做人,淡泊名利;他孜孜不倦,谨守其职,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关爱学生。王先生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

王永华先生曾经指出,教育青年正确的人生观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他认为,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由于教学工作成绩显著,王先生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应邀赴北京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

王力先生与王永华先生既是同行又是密友,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在上世纪是很大的。有关专家认为:他们的杰出成就,是后人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学术研究和汉语教学都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

文/刘婕(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