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全息战略智库观察 :RWA(Real World Assets)正成为数字金融发展的核心突破口。现实资产的上链不仅关乎技术落地,更关系到金融主权、监管范式和国际资本流向。香港、新加坡与中东正以不同制度路径抢占RWA高地,形成全球三极竞争态势。本文系统剖析三大区域的制度战略、监管逻辑与市场动态,提出未来RWA全球治理走向及中国战略应对路径。
一、RWA为何成为数字金融的主战场
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将房产、债券、基金、碳资产、艺术品等传统资产映射到区块链,实现可编程性、流动性与全球结算能力,是连接传统金融与链上生态的桥梁。
核心意义在于:
技术落地: 是DeFi从泡沫走向实体应用的核心路径。
资本流向: 赋予链上资产合规性,吸引传统大资金入场。
监管博弈: 牵动金融监管、跨境结算与货币主权的根本机制。
正因如此,RWA已不再是单一金融技术问题,而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制度竞争新阵地。
二、三极对峙:RWA制度竞争地图
(一)香港:打造RWA“亚洲中枢样板”
香港以“金融市场与国际法规兼容性”著称,是目前亚洲RWA发展最具制度规范性的城市。
政策动作: 金管局与证监会联合发布《代币化资产监管指引2.0》,涵盖债券、房地产、基金三类RWA资产。
市场实践: 恒生银行、汇丰、绿债通等先后试点代币化债券;链上绿色金融平台初步成型。
制度优势: 强监管、双语法系、与国际市场无缝接轨。
定位: “亚洲RWA标准输出中心”与“金融主权的链上映射口岸”。
(二)新加坡:以“金融科技沙盒+资本自由化”模式构建制度灵活性
新加坡以创新包容与国际资本流动著称,采取的是“渐进式、可控型监管”。
政策特色: 由MAS(金融管理局)设立RWA创新监管沙盒,允许企业在监管框架内试点资产上链。
国际吸引力: 阿布扎比投资局、新加坡主权基金纷纷参与绿色RWA基金与债券。
链上合规机制: 强调KYC、AML合规模块嵌入资产代币化流程。
定位: “国际资金进出RWA资产的技术跳板”与“绿色金融国际化试验田”。
(三)中东:以主权基金与能源资产为核心,形成“国家资产RWA化”的战略样本
以阿联酋、沙特为代表,中东国家通过将主权能源、碳交易、不动产等战略资产RWA化,构建“国家级代币资产池”。
制度举措: 阿布扎比全球市场(ADGM)出台RWA登记框架,支持碳资产、不动产、稀有金属等上链。
金融动作: 与Chainlink、Polygon等链上平台合作建立跨境资产互认机制。
政治诉求: 借助RWA摆脱对西方清算系统与美元结算的依赖,推进本币金融独立。
定位: “能源+链改”的新金融独立方案,也是全球RWA资产最具主权意味的制度试验区。
三、制度博弈的实质:谁主导RWA标准,谁掌控链上金融主权
RWA的核心不在于链技术,而在于“合规映射能力”——如何让链上资产被银行、证券、投资者所认可,形成资产流通闭环。
香港主打规则透明+法域接轨。
新加坡强调技术灵活+资金自由。
中东以资产主权+金融自主为突破。
它们所代表的,分别是**规则主义(港)、技术主义(新)、主权主义(中东)**三种制度路径。
四、中国的RWA战略窗口与挑战
中国已在央行数字货币、碳资产、绿色债券等方面构建链上试点,但RWA全面制度化尚面临三大挑战:
监管口径碎片化,尚未形成统一RWA资产合法化标准;
跨境流通受限,人民币链上结算能力有待提升;
缺乏全球互认机制,RWA资产难以国际化落地。
战略建议:
建立国家级“链上真实资产登记机制”,统筹不动产、碳资产、债券等数据上链标准;
推动RWA与数字人民币的跨链结算机制,突破结算孤岛;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华标准链”走出去,与中东、东盟、拉美开展RWA互认合作。
结语:RWA是现实资产的上链,更是金融主权的转译
谁能在RWA的制度设计中抢占高地,谁将在未来全球资本系统中赢得一席之地。香港、新加坡、中东,三种路径,三种战略;而中国的路径,或许应是“国家引领型制度创新+国际协同式标准输出”。
RWA不仅是新金融,更是全球制度重构的“桥头堡”。全球资源网将持续跟进RWA全球动态,推动信息对称、标准输出与产业战略协同。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智库联盟办公室
策划统筹: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顾问支持:全息元宇宙联合会(总会)
总策划部: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