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报道:煤竭城不衰 黑色变多彩

2016-07-28 10:55336570人民网

作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面对资源枯竭风险和经济下行压力,陕西省铜川市主动将去产能与产业转型相结合,以一套上新不弃旧、循环经济换挡、新兴产业接续的组合拳,为老煤城注入新活力,初步实现了发展动力转换、经济逆势增长,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今天的铜川,矿区停产不停业,众多“煤二代”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产业上新不弃旧 矿区停产不停业

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带的铜川因矿设市,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业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影响,铜川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据测算,当地煤炭资源也仅够再开采25年。

“为避免陷入‘煤竭城衰’怪圈,铜川主动走上转型之路。”铜川市市长杨长亚说,一方面,铜川提前布局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167万吨;另一方面,坚持上新不弃旧,以精化剩,从煤、铝、电、水泥四大传统行业的供给侧发力,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占地25.5平方公里的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是铜川实施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产业模式的尝试。

从兰州来此落户的陕西铭帝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军说,以往铜川产铝却不用铝,铝水直接做成铝锭外售。他的公司主要从事铝品深加工,当地铝厂可直接将铝水供给他们使用,无需再经过铝锭化水过程,不仅节能节电,而且提高了利用率,还解决了就业问题。目前,公司538名员工绝大多数是铜川本地人。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程晓儒说,园区以煤发电、用电炼铝、铝深加工、电厂灰渣再用作水泥生产原料,盘活了老产业,实现了资源多层次转化增值。

目前,园区已形成产业集群项目5个,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7.3亿元,占铜川GDP的1/4。预计到2020年,园区工业产值可达400亿元以上,可解决就业岗位1万余个,相当于“再造一个新铜川”。

传统产业加快升级转型,被“去”掉的老煤炭企业也在探索新的发展机遇,力争做到矿区停产不停业,去产能转岗不下岗。

拥有2300多名员工的陕煤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自去年9月停产以来,通过企业内部分流、对外拓展业务等方式,实现多数职工二次就业,目前待安置员工已减至770人。

记者在王石凹煤矿看到,矿区内绿草如茵,保存完好的苏联专家楼、苏式选煤楼、工人俱乐部环山而立,以往运送工人的缆车穿梭依旧,铛铛的铃声在天空回荡,自然风光的秀美与工业基地的壮阔相得益彰。

王石凹煤矿党委书记王鹏说,铜川正在将这里打造成为工业遗址公园,未来游客可在此体验别样的煤矿知识之旅。届时,至少330名矿工将吃上“旅游饭”,辐射带动家属过千人。此外,矿区已规划建设一座光伏发电厂,并打造1100余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做到“煤空城不空”。

新兴产业接续 “煤二代”华丽转身

作为“药王”孙思邈的故里,铜川境内中草药品种共683种,野生药材总蕴含量达10万吨以上。以往,由于缺乏产业引导和中药深加工企业,这一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如今,铜川将中医药养生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培育,并以此为链条,衍生出中草药种植、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一批产业。

在耀州区小丘镇移村占地700余亩的丹参种植园内,村民闫毅辉告诉记者,去年自己试着种了一亩丹参,净赚了近2000元,今年准备在自家的苹果园里再套种2.5亩。全村810户农户中,有170户在种植中草药,种植户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陕西上和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祥说,公司承担了铜川市部分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和科研基地建设,向农民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并以保护价统一收购药材推向市场,农户每亩地净收益在2000元以上。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铜川人在煤炭行业之外,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

38岁的耀州区关庄镇墓坳村村民韩永平曾是一名煤矿工人,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景气,他无奈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去年下半年,他来到位于铜川新区的陕西兴盛德药业公司成为车间工人,公司管吃管住,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能攒下一大半,他终于可以盘算着给家里盖一院新房。

这家2014年投产的企业,如今建成3条生产线,年加工1万吨中药材。300多名员工当中,有不少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煤二代”。

铜川市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工作人员马耀锋说,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16个,企业7个,中药材种植面积7万亩左右,中药材规模化效应进一步凸显。

产业结构由重变轻 煤城黑色变多彩

黑色曾是外人眼中铜川的代名词:仅有80余万人口的城市,煤炭产业工人和家属就有21万。“一煤独大”也让铜川饱受环境污染之苦。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称铜川是“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环境成为当地人难以言说的痛楚。

随着发展动力转换,铜川的产业结构由重变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煤城的主色调正由黑色变为多彩。初夏时节,走在铜川的平原和黄土高原之间,只见满眼绿色、生机勃勃。连珍禽朱鹮也越过秦岭,在铜川繁衍栖息。

在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一排排欧式风格的农家小院沿街而立,村子内外绿草如茵,不时有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45岁的乔金红说,自家去年开始做农家乐,旺季时每天的毛收入有2000多元。村支书李云南告诉记者,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68万元。

不仅如此,铜川依托历史文化名人富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地貌形态多样优势,打出“全域旅游”名片,黑色煤城正在成为一座多彩的旅游之城。

在药王山景区,游客人数从2011年的61万攀升至2015年的124万。而由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照金革命根据地,已成为当地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就接待游客3万余人。

转型正在为铜川赢得发展新机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铜川经济实现逆势上扬,生产总值增速为9.6%,位居陕西第三位。

“‘十三五’期间,铜川将坚持以系统深度转型为主题,积极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文化引领全域旅游等十大工程,实现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向与可持续发展并重转型。”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说。

(责编:闫璐、杜燕飞)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全球美食频道:历史渊源|沙扒炸番薯
番薯作为沙扒炸番薯制作技艺的主要食材,在阳西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阳西风物志》记载:番薯,薯之一种,明万历年间由吕

0评论2023-07-3113299

全球美食频道:沙扒炸番薯
沙扒炸番薯是高凉菜系里面的一道菜,追求用简单的食材加以精制,保持食材原味的同时增以鲜色,将地域美食韵味与粤西饮食文化内涵

0评论2023-07-3113090

全球美食频道:沙扒椰子冻
一座城市,除了有地标建筑,往往还有地标式的美食,因为有味蕾的加持,地标美食可能比地标建筑更让人印象深刻,好比武汉的热干面

0评论2023-07-1913328

全球报道:阳西八代匠心传承,让黄皮凉果制作技艺绽放非遗魅力
阳江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在阳西,黄皮凉果常常作为群众喜爱的饭后小食,而传统的制作技艺经过一代代手艺人的传

0评论2023-05-2413361

全球美食频道:大塘尾玛仔
阳西人说起织篢镇牛岭村的大塘尾自然村,耳熟能详。村中波斯菊花海、桃花林缤纷烂漫,游人如织;村里农庄四季生意兴隆,客人络绎

0评论2023-05-2213650

全球美食频道:寿场手工美食咸糍
糯糍子是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美食,其不止好吃,还给予人一种美好的祝福。一直以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每逢喜兴之事,人

0评论2023-05-1213501

全球美食频道:极品调料鬼仔汁
溪头鬼仔汁属于鱼露的一种,鱼露为广东、福建等地常见的调味品,在闽菜、潮州菜和东南亚料理中应用非常广泛。从鱼露分布来看,其

0评论2023-05-101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