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中国女人的“精神鸦片”?
陈方
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爆的同时,一段《天津妞犀利再吐槽看韩剧嫁不出去》的视频也走红网络。视频表达的意思是,过多的韩剧、泛滥的矫情,将正常的女生活生生逼成大龄剩女。一句话,韩剧害苦了中国女人。
同样的“倒韩”之声其实在2008年就出现过。2008年9月,先是一则《韩剧害了中国女人》的帖子在网上热传,接着又传来了网友不堪忍受央视八套每晚大量播出韩剧,强烈质疑央视八套“难道除了韩剧就没有其他国家的电视剧可播了吗”?更有网友投票建议央视八套更名为“韩剧频道”。
掀起“哈韩”风潮的是年轻人,发出“倒韩”之声的也是年轻人,只不过“倒韩”之声甚是微弱,最多是掀起一点争议而已。而争议又是发酵话题的最好元素,韩剧在沉寂几年之后在中国到底还是越来越火。
1997年,讲述保守家庭和开放家庭之间联姻故事的韩剧《爱情是什么》打响了韩剧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枪。之后《蓝色生死恋》、《玻璃鞋》、《泡沫爱情》、《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大长今》、《看了又看》……每一部韩剧的播出都得到了中国各阶层观众的认可。
2008年,网贴《韩剧害了中国女人》针对的主要是韩剧中的家庭伦理剧。那时候追捧韩剧更多的还是中国大妈大婶们,绝大多数韩剧的题材门坎低、观众掌握度高,它们走的基本都是人情、爱情、友情和亲情为主的情感路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小事件。韩剧中也没有刻意设置的离奇情节,剧中人物只是在爱情、责任和良心之间备受煎熬。韩剧大量地使用喜剧和悲剧的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在情感波动中享受一种世俗的美,这种美真诚地描摹世态人情的庸常与无奈,充满人类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观众,在电视剧演绎“拟态生活空间”中,可以寻找到一丝情感上的慰藉。眼里看的是韩剧,心里回味着自己的生活,这是韩剧走红的社会文化心理。
那时候,国产剧中也有和韩剧题材相似的家庭伦理剧,但我们在创作方面强调矛盾的对抗,很少原生态地呈现生活的平淡无奇。《中国式离婚》是一部难得的优秀国产家庭伦理剧,写尽了夫妻之间由于关系恶化而日积月累的仇视,尤其是女人被抛弃后把自己从前付出的爱意当作仇恨的火柴,很少有主人公的自责和反思。这不仅仅是《中国式离婚》的问题,纵观国产家庭伦理剧,在太多的情节矛盾对抗中,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标准衡量他人,却看不到超越个人的标准。这不仅仅是创作者个人的思维瓶颈,也是一种文化理念上的普遍短板。
电影符号学家麦茨指出:“电影与生活的形似性,不是建立在影像与原物之间,观众对电影的感知本身便包含着文化的符码,观众衡量作品的好与坏、真实与否的标准,实际是一个文化的标准。”如果一种文化心理普遍强调冲突,那么在此基础上创作的影视剧又怎么可能突出温情呢?相比之下,《金婚》才是更主流的成功,它把生活比较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在这些简单和平淡的故事中讲述各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迎合了当下观众对温情的期待。
几年之后,当沉寂之后的韩剧再度爆发,针对韩剧中的青春偶像剧,“韩剧毁了中国女人”的声音也再度出现。那些韩剧中的青春偶像剧,男主角个个多金、英俊、完美,电视机前的女人们于是看傻了,爱情阈值被活生生地抬到天上,她们再也看不上本来挺好的邻家男孩,一个个坐地起价,于是把自己熬成了“剩女”。于是,一些女性观众开始担心韩剧看到了会不会嫁不出去。
与国产剧中“虐心”的青春偶像剧相比,韩剧中的青春偶像剧更喜欢为观众煲一碗充满诚意的爱情心灵鸡汤,那部火爆的《来自星星的你》更是从故事到人物设置,都与时俱进地跟上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韩剧制造着一个个美梦,说到底,影视工业本来就是一个造梦的艺术,王子与姑娘的爱情、挚友间的感情、正义对邪恶的胜利、拼搏之后的成功,这永远都是普世的主旋律。韩剧不见得能代表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但它却是一个梦想贩子,那些追捧韩剧的粉丝们未必体悟到韩剧流行的精神核心,可文化精英们还是应该以韩剧为鉴,给国产剧的创作者们出谋支招。
至于“韩剧害了中国女人”的论调,大抵看作“韩流”中的一些佐料罢了。害人的永远不是艺术,而是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