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军事:美刊!美亚太基地很危险 中国随时可将其"抹掉"

2016-09-28 15:300凤凰网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9月7日发表美国列克星敦研究所首席运营官洛伦·汤普森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国海外基地远比航母更容易受到攻击》,全文如下:

最近出现了大量有关像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正在推行旨在阻止美国海军靠近近海的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评论。某些较为绘声绘色的说法描述了在诸如西太平洋等地区存在的一条“死亡线”:美国航母要想穿越这条线,就势必会处于严峻的危险之中。

这些担忧纯属危言耸听。美国的航母极具灵活性,属于世界上防卫最严密的军事装备。此外,它们总是处在移动之中,这意味着当它们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是很难被发现的,而要想把它们作为打击目标则更难了。在数分钟时间内,核动力航母可以移动很远的距离——美国航母的运动速度超过了大多数潜艇,而在战争中,美国军队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屏蔽掉有能力追踪己方军舰的敌方传感器。

鉴于笔者8月份已经在《国家利益》杂志上撰文论述了为什么前沿部署的航母不大可能被敌方火力所消灭,我打算把此文的重点放在最近的所谓“死亡线”评论所涉及的另一个方面。如果一个戒备森严和不断移动中的航母战斗群容易受到攻击,那么我们在西太平洋等地的陆上基地又会怎样呢?它们肯定是不能移动的,而且如果没有它们,空军和陆军的任何战争行动都将受到限制。

以关岛为例。一段时间里,美国一直在那里集结军事能力。能在太平洋地区拥有一块美国领土用来部署军队是件好事,尽管此地距离中国将近3000英里(1英里约为1.6公里)。但是北京对于关岛的军事活动了如指掌,并且无疑拥有摧毁关岛基地的应急计划。这不会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美国在该地区的其他几个主要的陆上基地也是如此——如果北京决定清除掉它们,它们就不会继续存在多长时间。

现在把它们与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作以下对比。中国监视近海的侦察设施脆弱而不完备,它也许偶尔能够探测到运动中的美国军舰,但却几乎没有能力保持跟踪,因为西太平洋十分浩瀚,有能力提供寻靶级信息的卫星通常是以每小时数千英里的速度划过地球表面,这意味着它们会很快消失在地平线上。

敌方的海上侦察机(不管是有人还是无人驾驶的)都将被舰载战斗机的空中巡逻以及总是与航母形影不离的“宙斯盾”军舰上的防卫系统阻挡在很远的地方。长航时无人机的出现使这一任务变得复杂一些,但美国的敌人几十年来一直在推出改进的区域拒止能力,而美国海军总是能制订出适当的对策。除了常规的应对手段之外,海军正在不断改进电子干扰和网络能力,用于破坏敌人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

正如军事专家再三指出的,从最早发现某个区域内的美军到把他们予以摧毁的“击杀链”中包含了很多的步骤。如果海军能够通过破坏传感器、扰乱传令线路或拦截武器来干扰其中的某一个步骤,则反介入战略将土崩瓦解。这不仅对俄罗斯和伊朗有效,对中国同样有效(尽管中国似乎永远是当前评论人士最喜欢引述的威胁)。

因此,当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森上将8月告诉《国家利益》杂志防务编辑戴夫·马宗达,他预计美国航母将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成功地击败敌人的反介入战略的时候,他的话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美国海军一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成功地对抗了此类战略,而且在保持拥有最新技术和战术方面进行的投入超过了可能对手的投入总和。

不幸的是,保护美国前沿基地免遭此类攻击的任务要艰巨得多,因为不管我们多少次破坏敌人的“击杀链”,敌人仍然知道目标在哪里。它们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如果敌人下定了决定,其武器最终总会打到那里。因此在敌人积极地推行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地区,海军本质上看起来会更具生存能力。

如果你关注“死亡线”评论并找到它们逻辑上的结论,那么它们真正要表达的是:随着本世纪的技术进步,除了潜艇和极具隐形能力的轰炸机之外,美军将无法在欧亚的大部分区域内生存。我们最好希望这不是事实,因为只依靠潜艇和轰炸机并不能赢得战争。不过最起码批评家们应该承认,位于装备精良的敌人的攻击范围之内的陆上基地,要比在远离海岸数百英里的地方持续运动的航母战斗群更容易被消灭。(编译/曹卫国)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全球外电军情:美刊承认,打败了IS美国也不会离开中东
“伊斯兰国”是西方自己种下的祸根,由此产生的苦果也只能自己吞下去凤凰外电军情2017-041俄罗斯《观点报》:俄军新一代“火炮杀

0评论2017-11-06417

全球军事报道:指哪打哪!美刊称中国“坦克杀手”导弹行销全球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月6日发表题为《中国已经研发出终极“坦克杀手”导弹了吗?》的文章,作者为塞巴斯蒂安·罗布林,编

0评论2017-01-103771

全球资讯:美刊 中俄善打地缘经济战 美应对乏力无可奈何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20日发表了外交学会美国外交政策领域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布莱克威尔一篇题为《美国必须玩地缘经济游

0评论2016-07-153549

全球资讯:美刊 3场战争见证俄军崛起 北极中亚是安全重点 俄战略安全
美国《外交》杂志5/6月一期刊登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俄罗斯军队重振雄风》,编译如下:苏联

0评论2016-06-063533

全球军事:美刊解析中俄与美危险对峙:核大国的勇气之争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5月22日发表题为《为何中国和俄罗斯战斗机不断骚扰美国间谍飞机》的文章,作者为马克·汤姆森,编译如下:如

0评论2016-05-25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