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时代,资阳沦为水乡泽国,经常闹灾。帝尧第九子姬资到梁州协助大禹治理水患,驻节资阳南郊天台山,调度修河劳工。据报资阳南乡二溪一带有孽龙作怪,资子追歼孽龙,一气撵拢忠义场,龙头钻进洞王沟,尾巴拖迄九谷龙洞。中原人不熟悉蜀中地形,雾罩天迷了路,百姓多淹死了,正愁无人问津,突然天洞传出哭声,欸,那林掩草埋的悬崖上谁在哭?资子凌云飞洞,只见一对老夫妇悲搂成团,他们的幺儿被水冲走了。
资子很惊讶,眼前这对老人合计不下两百岁了,还有那么小的幺儿?老头儿制住老太婆:“启禀太子,都怪老夫御子无方,贱内溺爱幼儿,让它学坏,一涨山洪就兴风作浪,残害下民。”说罢,三人升立上山坪,由老头作法引出孽龙,龙子大得无比,一动溪沟陡涨两丈,山腰咕噜冒泡,沙沉石滚。资子大怒,此祸不除,万民都休!回头看看太婆老泪纵横,不忍立斩,唉,把它赶进大河再收拾!于是挥舞开山金斧,吓得孽龙呼啦啦窜出溪口峡谷,它娘就站在上山坪哭望:资子刀斧齐下,狡猾的孽龙喷出漫天毒雾,潜伏到上游长沙埂小溪中。老龙夫妇脚跟脚按拢长沙埂,老龙爷心想,糟糕,一旦那孽种尾巴一扫,甩断长沙埂,南乡命脉休矣!于是心一横,手戳孽龙脑门,资子见机举刀欲砍,老龙母伸手一挡,跪求刀下留情,宁可废弃武功,逐出三峡,切莫伤它性命。于是,流域面积倍于洞王沟水的长沙埂水,就成了孽龙的废功场。废龙冲入沱江,游九里回头望一眼哭天板地的娘,身边就形成一个滩,一共回首三八二十四次,形成二十四个望娘滩,游到铜钟河龙门,有个弓形滩,它巧借地力,用尽残功一喷恶血,老龙爷左眼被射瞎了,从此恐防逆子。南乡人把洞王沟水喊成望儿溪,把长沙埂水喊成恐子溪。春秋末年,东周贤臣苌弘生于望儿溪畔的高岩山上。隋末南乡成立龙水县,县人以孔子之师在境为荣,改口喊孔子溪,还编了孔子访苌弘的故事。
唐朝,资州龙水县设立东津镇,镇址夹在老庙子山和王爷山之间,一面通峡谷,一面濒沱江,是个闹热的水码头集镇。894年,苌弘溪口建立东津寺,香火旺盛,和孔子溪苌弘庙齐名。站在庙宇望江阁上,可以望见从花朝门和苌弘山流来汇入沱江的两条小溪,学名苌弘溪,俗称望二溪。1064年,史家范祖禹任龙水县知县,诗咏东津寺。明朝,望二溪和王家坝一带都是湖广移民王家的势力范围,变作王二溪。当地人谬传孔子来访时,苌弘老祖正在王二溪赶场。有了这个悠远的攀附,加之又是红糖运销集散重镇,来往客商云集,王二溪更是叫得响当当,远胜于公文图章里的东津镇、访弘人民公社、忠义镇。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水码头运输清淡,1985年王二溪电站截流,王二溪码头断水,1994年忠义镇北迁长沙埂,王二溪古镇虽仍赶集,心理底蕴却日益荒寒。
范祖禹游东津寺,本在龙水县。明《内江县志》说城东半里东林寺,绍兴中建有石佛,谁知《蜀中名胜记》浮光掠影 “按即东津寺”;清《四川通志》又系东津寺于资州名下,以讹传讹。资阳洞王沟1146年7月4日石刻 “天元丙寅五月二十四日,江大水涨至东津寺”,铁证如山。鉴此,《四川通志》所列东津寺应改归资阳,三江镇题名石刻同理,不在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