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关注:感恩节国内遭“冷遇”?专家:因不具有“狂欢”性质

2016-11-24 16:243170中国新闻网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郑州中学生“感恩节”多国语言表谢意。周小云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上官云)万圣节、情人节、圣诞节……这些年,“洋节”在国内知名度节节攀升,过节的人越来越多。但同属舶来品的感恩节,却似乎不像上述节日那么受欢迎,更多国内年轻人关注的是随之而来的“黑色星期五”购物潮。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对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感恩节具有一定宗教内涵、基本不具有狂欢性质有关。

据公开资料显示,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美国,1941年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假期则一般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国内,这个节日受欢迎程度难与万圣节、圣诞节比肩,相较于每年圣诞节来临前,各大商场及购物中心等地均会设立圣诞树、播放圣诞歌等行为,感恩节的待遇显得有些“冷清”。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纽约梅西感恩节上巨型玩偶吸引眼球。中新社发 阮煜琳 摄

22日,北京市民刘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此“洋节”并不太了解,也不赞成过感恩节,“我们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不少有意思的民俗,没有必要一味热衷国外节日”。

“在外来节日中,我比较喜欢过圣诞节,但对感恩节却一点儿都不了解,只是听说过名字而已。”刘先生说,“中国人还是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会多一些吧”。

“我对这个节日有一点儿了解,知道大概要吃火鸡,还有随之而来的购物大优惠。”27岁的张先生表示,但自己不会过这个节日,“它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活动,平时工作也比较忙”。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则认为,感恩节是一个具有一定宗教内涵的节日,不像圣诞节那样具有狂欢性质,不太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兴趣,“‘遇冷’也就不奇怪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纽约举行梅西百货感恩节大游行。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摄

在国外,感恩节有各种各样的习俗:集体庆祝、郊游……连节日饮食及餐桌布置、菜谱都颇有讲究。据媒体报道,之前曾有学者建议,在中国也可以设立类似感恩节的节日,将感恩节中的积极成分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内涵,引导人们感恩父母、亲朋等,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在国内,的确没有类似感恩节的节日。”但高巍认为,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中华感恩节”,“这就有些盲目‘跟风’了”。

高巍解释道,在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中,一直都有感恩、祈福的因素,“每逢重要节日,我们一般都要祭祀祖先、追念先人等等,慎终追远、感恩先人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传统、是贯穿始终的,体现在几乎所有的民俗传统、人际交往当中”。

“当然,西方节日的特点也很鲜明,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借鉴。比如万圣节,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就加入了狂欢等因素。”高巍觉得,传统民俗要向前发展,不要一味拒绝外来节日中有益的文化成分,“我们应当有这种文化自信”。(完)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