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7年,建材工业的财富盛宴在今年拉上了帷幕。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建材工业增长速度回落16.6%,是自2003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甚至低于金融危机后2009年同期17.6%的水平。
在日前召开的上半年建材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表示,在总量增加的背景下,利润大幅下降,说明以往的增长方式是靠规模经营拉动的,建材工业的发展亟待转变发展方式。
过剩产能冲击价格底线
目前,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倒转,价格开始掉头向下,且幅度不断增大。今年前5个月的建材及非矿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5%,而6月份的建材及非矿产品出厂价格降幅进一步加大,又比5月份下降0.5%。前6个月的建材及非矿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2%。
水泥价格已经回到2008年的水平,我国六大地区中除了东北地区的价格有所上升外,其他地区的价格都大幅下降。全国价格平均下降幅度达20%,而下降幅度最大的华东地区达到了30%。
玻璃行业更是重灾区。6月,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仅为每重量箱64.4元。前6个月的出厂价格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14.9元,下降幅度远远超过正常年份每重量箱平板玻璃单位利润,行业全面亏损。
“此前,在经济快速启动中迅猛积累的巨大产能,或将成为水泥、玻璃产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痛处所在。”业内专家表示。
中国建材联合会出具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建材工业的增速出现大幅回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6.6%。从2003年开始,受投资拉动的传统建材行业快速增长,建材工业的增速保持在年均25%的水平,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 2009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仍增长21.1%,而这一切在今年结束。
“规下”转“规上”基本消失
从2008年开始,传统建材行业的增长速度与钢铁、有色和石化工业相当,都在15%左右,但砖瓦及建筑砌块、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用石、新型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建材子行业每年有近万家企业在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从“规下企业”转而成为“规上企业”,成为建材工业的生力军,极大地提高了规模以上建材工业的增长速度。
今年,砖瓦、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等行业规模扩张和企业数量增加告一段落,建材“规下企业”转“规上企业”现象的消失,加速了建材工业的增速下滑。
“目前,新兴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乔龙德表示,“建材行业以往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房地产行业的强劲增长,而这两个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很大发展,所以建材工业必须转变生产方式,通过转型升级、开发新产品来实现下半年的增长。未来的增长要实现两个突破——传统行业在深加工、产业链方面寻求突破,新兴产业寻求实质性突破,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具体化。”
增速有望8月企稳
中国建材联合会预计,8月份以后,建材工业的增长速度将趋于稳定,下半年建材全行业的利润下降幅度将逐步收窄,全年实现利润总额有望接近去年水平,实现稳中有进。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中部地区对建材行业的拉动作用仍将持续。在今年上半年建材全行业11.3%的增长率中,中部地区建材工业增长贡献了5.5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最低,但东部地区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仍占50%,同比19.3%的增长率所带动的建材产品消费量仍然很大。
世界经济不景气对我国建材出口的影响仍将延续和扩大,但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和出口地区多元化增强了我国建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建材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2.6%,上半年回升到增长5.5%;对亚太地区建材产品出口从增长11.9%上升到15.9%;对东盟出口从增长 12.9%上升到23.2%。对于部分建材行业和建材产品而言,出口仍然是重要的促进因素。
从今年建筑用石、轻质建材等行业的产量和效益增长情况来看,国内消费市场对建材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消费拉动因素的增强对建材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而在建材工业占比最大的水泥工业,价格也有望在8月企稳。南京地区的价格已有企稳迹象,周边的浙江、江西等地的价格也将随之逐渐趋于平稳。同时,随着下半年经济景气度的略微回升,煤价或将上调,进而带来水泥成本上升,或将推动水泥价格上涨。此外,华东地区新增产能已于上半年基本释放完毕,下半年新增产能的压力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