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公益首页 公益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公益报道:他们与农村 怎样互相增值

2019-06-25 00:0127270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他们与农村,怎样互相增值

孙建春在给苹果套袋。

算下来,高敏已经在陕西合阳县的农村住了3个月了。这段时间,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合阳第三批“研究生科技助力团”团长,她和团员们将学校的先进种植技术带给农民,为农民建立电商店铺帮助销售农产品,把农民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带回学校找寻解决方法。在高敏看来,在农村的这段时间是她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节课”。

教育让农村孩子走进了城市,也可以让城市学子走进农村。如今,不少高校学子带着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走出课堂,来到农村,用自己的力量真正改变了一户又一户、一村又一村的生活水平。

从北京到合阳,改变有多大

当记者跟随教育部“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来到合阳县时,高敏正在帮助果农打包将要在网络上销售的樱桃。高敏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来到合阳县之前,高敏在北京实习了半年多。

“我是学景观设计的,我们这个专业和学校里其他专业相比,其实更有机会去大城市。那半年我就在做我本专业的工作,要飞到全国各地看场地,等等。作为一个女生,我感觉那段时间特别疲惫,生活也不太稳定,所以这半年我回来了,选择参加‘助力团’,留在农村社会实践。”高敏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在“助力团”中,高敏的身份成为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我们每批有14人。三批研究生助力团到合阳挂职后,走访140余个行政村,调研园区40余个,走访贫困户800余户,对接学校师生1500余人次,开展各类培训120余次,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高敏表示,他们还为当地搭建电商平台,借助天猫、拼多多等平台,将合阳的樱桃、红提、红薯、香水莲、葫芦等农产品销往全国,一年来累计销售8万余单,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这一串数字是高敏的力量来源,也让高敏收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自3月11日来到合阳县挂职,在当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迅速转变角色、熟悉工作并适应环境,也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逐渐蜕变成懂乡、爱乡的新合阳人。之前,我的未来规划可能更注重个人发展,但是现在,我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高敏这样总结这几个月自己最大的收获。

“我不只是一个学生”

“一开始,在村民眼中我只是一个学生,现在他们知道,我是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的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叶佳丽这样说。

大学生走进农村进行社会实践,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走马观花”——走下去的学生不认真,当地的农民不重视。然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走下去”的大学生配备了新的身份,给了大学生一份认可和责任。

据了解,2018年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动了“三团一队”模式,由19个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组成“书记帮镇助力团”、168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教授助力团”、每期14名(共42名)优秀博硕士研究生组成“研究生科技助力团”、148名基层行业精英组成的“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组成。“三团一队”对县域进行了产业培训、技术指导、项目申报、消费扶贫、销路拓宽、人才支持等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帮扶。

作为首批“研究生科技助力团”的成员之一,2018年3月,叶佳丽和其他10余位同校在读的硕士、博士来到陕西合阳挂职,期限为半年。他们有的在团合阳县委、县农科局挂职,还有的直接被派到乡镇,担任副镇长。

“一开始他们会觉得我们是小孩,没有话语权,也帮不了他们。后来他们发现我是个‘副镇长’,就觉得我是个‘领导’,突然变得特别客气。但是和他们接触多了,大家就互相了解了,我让自己成了学校和当地乡村的纽带,帮助农民致富。”叶佳丽说。

虽然半年的“助力团”工作已经结束,但是叶佳丽仍然常常在村里住。“其实我们学农的学生很辛苦,前天晚上9点,我还在收小麦。每年的法定节假日更是农作物收成的重要节点,我们往往没有假期。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有意义,因为我能真正改变农民的生活,这心里的满足感是别的专业比不上的。”

留不留农村,这是一个问题

近年来,“学农的大学生农村留不住”的话题屡屡被媒体提及。一方面,学农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更希望留在城市,而不是留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另一方面,当今我国农业发展迅速,急需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在农村施展。

孙建春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向往大城市的同学不一样,他决定留在陕西农村,用自己学到的农业知识改善当地的农产品品种。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有特殊的情感,所以从高考填志愿开始,我就决定要去农业院校,要学农。”两年的研究生生涯中,孙建春有一年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在这里,他的老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赵政阳的团队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育成“瑞阳”“瑞雪”两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苹果新品种,为陕西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来我以为来到农村,是我教农民,结果发现我错了。”孙建春说。

孙建春原以为,自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更是农业专业的学生,干农活那些事一定很简单。“但是我发现,我连给果树上的苹果套袋都套不好。一阵风过来,我套的袋子就都掉了。”学无止境,孙建春在给村民们带来致富新途径的同时,也不断发现着自己的不足。

说起乡村缺人才的问题,赵政阳深有体会。“我们缺少的是‘立地’的人。乡村想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给乡村培养人才,关键是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会经营’的有农业情怀的‘新农人’。”

“要说乡村留不住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两个字——待遇。一些留下来的大学生所干的工作和他们拥有的技术才华不匹配,这也是乡村‘留不住’大学生的原因。”在孙建春看来,农村最缺少的是高精尖科技与“接地气”相结合的研究人员。而他之所以留下来,就是要把自己的所学在这片西北大地上变成现实。

 

(责编:孟哲、王静)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