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媒体采访时说我是高考的捍卫者,确切地说,我应该是高考改革的理性维护者。”刘海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经走过了40年。那一年刘海峰也是570万考生中的一员。如今,他已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2017年高考来临前夕,这位77级大学生,如今高考研究的学者,讲述了自己的高考经历。
刘海峰1977年参加了两次高考。第一次是参加福建师范大学的美术高考,当时福建省招美术专业的,只有福建师范大学。当时福建师大在龙岩地区只招两名,一共有三百多个人参加美术的考试。刘海峰称,当时自己的成绩还不错,“文化课考试只考一篇作文,大概我的文化课考试是300多人中的第一名。专业课里有一个素描写生,还有一个色彩。当时它没有排名,我大概是前4名,最后只招两名,我没被选上。”
1977年11月底,刘海峰马上又参加了正式的高考。“我考上的大学,比自己第一志愿的学校还更好。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第一志愿是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第二志愿报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没有其他志愿可报,就把厦门大学填了第三志愿。如果当时有专科,我肯定第三志愿填哪个专科了。没有地方可填,只好填厦门大学中文系。”结果刘海峰的一二志愿没有录取,反倒被录取到厦门大学。他当时没报志愿的厦门大学历史系,后来才知道,当时国家有个政策,重点大学优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