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数字频道讯:2025年7月19日2025年被视为“RWA基础设施元年”,真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Token化不再停留于理论阶段,而是在多个关键机构推动下快速落地,构建起具备发行、合规、托管、流通等能力的一体化金融链上基础设施。本文以Securitize、Hamilton Lane、ChainUp等机构实践为案例,探讨RWA如何从“试点实验”演变为“全球制度迁移”,并剖析其对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层影响。
一、引言:从概念试验到制度基础的跃迁
自2020年以来,Token化资产在区块链领域屡被提及。然而直到2024年底,RWA仍处于以债券、房地产为主的零星试点状态。进入2025年,随着金融巨头的入局与多地监管框架的初步确立,RWA开始大规模进入机构部署期。其不再仅是技术创新产物,而是具备明确商业模式、合规路径与资本回流机制的资产形态。
二、Securitize案例:合规Token发行与链上金融生态的首个闭环
作为美国Finra注册的数字证券平台,Securitize构建了全球第一个“从资产端到链上端全流程合规”闭环系统。其已成功发行超过28亿美元的Token化美国国债基金,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出:
注册转让与KYC机制
合规审计和自动清结模块
链上交易所对接系统
资产托管与收益分配路径
Securitize的意义不仅在于资产上链,更在于建立了“金融信任链式迁移”的范式:将原本需要中介机构完成的多个环节,通过链上智能合约与身份系统重构,完成了第一个可规模化复制的RWA商业链路。
三、ChainUp判断:“RWA基础设施元年”的结构信号
链上金融科技公司ChainUp在2025年发布的趋势报告中首次提出“RWA基础设施元年”的判断,指出多个指标已达成关键临界点:
首先,国际资产管理巨头已将主流资产Token化并面向市场发行。其中,贝莱德(BlackRock)与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分别将美国国债与货币基金全面链上运行,提升透明度、交易效率与跨境分发能力。
其次,工业企业如西门子(Siemens)发行Token化债券,表明传统非金融企业也已开始利用RWA机制优化融资结构。
最后,链上资金池与稳定币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链上Token化资产可以实现即时流动与再质押,从“死资产”变为“活资产”,推动RWA从底层设施走向金融流通中心。
四、Hamilton Lane实践:高端私募资产的多链部署路径
Hamilton Lane作为全球领先的私募资产管理机构,在2025年开启其信用基金的Token化部署,不仅选择了以太坊作为主链,还拓展至Polygon、Avalanche等公链平台,实现跨链发布与资产映射。
更重要的是,其资产被直接接入DeFi协议,参与链上流动性池与质押系统,使传统的封闭基金体系首次具备“链上操作性”。这一做法改变了私募资产以往“封闭+高门槛”的结构,构建起一种“分级开放、策略性流通”的新基金范式。
Hamilton Lane的探索,为高净值市场、机构托管方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链上资产不再只是加密原生场景的补充,而是传统投资逻辑的结构性替代物。
五、趋势解读:制度、技术与信任结构的三重迁移
当前RWA浪潮的核心特征,并非简单的Token生成,而是深层次的结构变迁:
第一,制度性迁移。合规路径逐步明确,链上资产纳入监管体系,从灰色地带迈向主流金融标准。
第二,技术性迁移。从单链发行向多链部署转变,从非程序性管理向智能合约治理过渡。
第三,信任结构迁移。从传统机构背书向算法可验证、身份可追溯的链上信任体系演化,构建起“无许可却可监管”的金融底座。
六、结语:RWA已成为全球金融重构的系统变量
2025年标志着一个显著转折点:RWA不再是链上经济的边缘创新,而是成为全球资产制度改革的桥梁。在Securitize这样的平台体系引导下,在Hamilton Lane等高端资产管理机构推动下,RWA已具备进入万亿美元级资产迁移的基础条件。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RWA将逐步实现从金融资产到生产资料、从欧美中心向全球多极、从合规封闭向智能治理的全景化演进。而其所依托的链上基础设施,将成为21世纪全球金融体系的新骨架。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智库联盟办公室
策划统筹: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顾问支持:全息元宇宙联合会(总会)
微 信:QXYYZCEO
总策划部: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总会)
支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书画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