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摘要:2024—2025 年,全球会展业总体恢复至并超过疫情前水平:国际旅游与商旅需求回暖、主办方收入结构优化、区域版图重塑(中东与亚太加速崛起)、数字化与可持续成为长期“硬约束”。UFI、CEIR、ICCA 与 UN Tourism 等权威数据共同指向“量的恢复 + 质的再造”的新阶段。本文在综合多源数据的基础上,给出行业现状刻画、地区对比、供需两侧行为变化与 2026—2030 展望,并提出对主办方/场馆/目的地/参展商的策略建议。
方法与数据
本文采用二级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核心来源包括:
UFI Global Exhibition Barometer 2024–2025(行业收入、商业信心)。
CEIR Index(美国 B2B 展览)(季度复苏、细分指标、2026 预测)。
ICCA 统计与摘要(协会会议规模/排名、经济影响)。
UN Tourism(UNWTO)(国际旅游全面恢复)。
Net Zero Carbon Events(NZCE)路线图与头部主办方的 ESG 路线图(可持续治理框架)。
一、全球会展业的总体态势(2024—2025)
量的恢复:UN Tourism 指出 2024 年国际游客量总体回到并略高于 2019 年水平(部分分区如北非、中美洲增速更强),为国际展会的跨境参会与采购恢复提供基底;2025 年延续韧性。
收入口径改善:UFI 2024 年 7 月版《Barometer》显示,2024 年全球展览业 收入同比增幅均值约 17%;进入 2025 年,场地租赁与服务收入继续增长,主办商预期向好。
结构性回升(以美国为代表):CEIR 指出 2024 年 Q4 为疫情以来最强单季,参展商参与与实际收入推动修复;并发布至 2026 年的持续增长预测。
会议端支撑:ICCA 基于 2024 年数据的摘要与行业综述显示,国际协会会议对目的地的即期经济影响可观(约 116 亿美元量级),并呈现代表人均支出上升趋势。
结论:宏观面看,“会展—旅游—航旅—城市经济”的产业链条在 2024 年完成“量的归位”,2025 年进入“质的再造”:收入结构优化、展会产品线升级与 ESG 体制化成为主线。
二、区域版图:收复与新增长极
欧洲/北美:恢复最稳定,展会品牌与买家资产厚实,线下 ROI 回归理性区间;美国 B2B 展会修复领跑,价格与坪效改善。
中东:政策与基建加持(展馆群扩容、签证与航点优化),跨区域商务社交强势回流,成为“新增长极”。(行业侧数据与主办方信心均有体现)。
亚太:航旅复常后采购团回流,东盟与中国的行业展、消博类展会需求恢复;日韩高技术与绿色制造主题展维持强韧。
拉美与非洲:分化较大,资源/能源与农食等主题驱动下的区域展会回弹明显,但货币与宏观稳定性仍影响国际化深度。
三、供需两侧的“再造”:产品、客群与运营
1. 主办方与展会产品
服务化与多元化收入:UFI 调研显示 2025 年“租赁与服务”两端均是增收主力,主办方更强调买家质量、一对一撮合、增值服务(会议+培训+数据)。
“会展+内容”一体化:主题峰会、工作坊与会员社群常态化,延长参会前/后触点,形成“年会—区域会—线上社群”组合拳。
数字化栈:从“直播/线上展台”转向数据资产化(买家画像、意向捕捉、展后重定向),更像 Martech。
2. 参展商与观众
买家“深而准”:美国 Q4 数据显示,参展商回归与实收恢复是拉动核心;参展商减少非目标型曝光,转向“付费高质量会面”。
代表消费能力提升:ICCA 指出 2015—2024 代表人均支出上升约 24%,与会体验与目的地消费升级同步。
差旅恢复:国际航旅恢复夯实跨境参会基础(与 UN Tourism 的复苏节奏一致)。
四、治理与可持续:从“倡议”到“硬指标”
行业共同体:NZCE 倡议提出 2050 净零、2030 过半减排 路线;头部主办方(如 RX)发布年度可持续路线图,披露范围一/二类排放与里程碑。
落地抓手:场馆绿电与能效改造、搭建材料可循环、展具“轻量化”、供应链碳核算进系统、代表出行减排激励(铁路优先/碳抵消)等。
合规扩散:城市与展馆将 ESG 指标纳入招商与定价(绿色搭建折扣、废弃物回收率达标作为入馆条件等),形成“软硬约束”合体。
五、细分主题赛道的冷热切换
热赛道:人工智能与数字工业、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半导体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国防与安全、旅游与文化会展融合。
再评估:纯“线上曝光”型消费展回归理性;主办方提高入场门槛与指标化 ROI(买家质量、会面数量、转化周期)以稳住续展率。
“展+会+采”一体化:配套采购节与对接会成为标配,尤其在中东与东盟目的地。
六、风险与约束
宏观不确定性:地缘、汇率与航油价格波动影响国际参会成本与节奏。
供给侧压力:热门城市“会奖档期拥挤”、人力短缺、搭建与物流成本上行。
数字合规:数据采集、跨境传输与隐私监管趋严,主办方的数据中台必须合规可控。
碳目标刚性化:未建立减排与报告体系的主办方将面临招投标与品牌风险。
七、2026—2030 展望(判断与情景)
基准情景:在 UN Tourism“稳步增长”与 UFI/CEIR“收入与参展强度稳中有升”的共振下,全球会展维持 中速增长,中东与亚太继续提升全球份额;协会会议在知识与社群属性驱动下保持稳健。
加速情景:AI 驱动精准撮合与展后转化显著提升展会 ROI,带动“单位面积价值”抬升;绿色场馆供给扩容(绿电+能效+材料回收)增强城市竞争力。
下行情景:若出现航空与签证收紧或重大地缘冲击,国际性与跨区域展会短期受压,区域化与本地化展会弹性更强。
八、行动建议(可直接落地)
对主办方(Organizers)
收入结构“三层”:① 基础摊位/租赁;② 高毛利服务(配对、赞助、数据包、学习型内容);③ 年度会员/社群化订阅。以 UFI 指向的“租赁+服务”双增长为锚,做强第二层与第三层。
数据中台:贯通“注册—行为—会面—成交”链路,沉淀买家标签与 AI 线索评分,展后 90 天内的重定向运营常态化。
ESG 运营:对标 NZCE,建立范围 1/2/3 排放核算、减排路线与年度披露,以“绿色搭建与回收率”写入参展商手册与合同条款。
对场馆与目的地(Venues & Destinations)
“一站式”产品:签证/航班联动、城市通行、官方 DMC/搭建名单与绿色补贴包,形成可打包销售的 MICE 套餐。
绿色基础设施:绿电直采、屋顶光伏、智慧能耗、废弃物回收 KPI,纳入招投标评分。
行业聚落化:围绕重点赛道(AI/新能源/医疗等)打造“展会—产业园—创新基金”生态,提升留会与留商效率。
对参展商
从“曝光”到“转化”:以目标买家清单与会面 KPI为核心,现场以“演示+试用+样本”替代大面积静态展示。
全周期运营:展前 60 天拉齐公关与广告投放;展中做即时线索记录(Badge 扫描+CRM);展后 30/60/90 天复访与内容追踪。
绿色展台:模块化与可循环材料;与主办/场馆的绿色政策对齐,减少“重复搭建—一次性废弃”。
结语
会展业已从“反弹”进入“重构”:买家质量、数据与内容能力、ESG 治理将决定下一轮竞争力。抓住中东与亚太的新需求与供给红利,叠加数字化与减排体系的内生建设,主办方、场馆、目的地与参展商皆有望在 2026—2030 年的结构性增长中占据优势。上述判断与建议,建立在 UFI/CEIR/ICCA/UN Tourism 等多源数据的共识之上,并在 2025 年的市场表现中得到印证。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智库联盟办公室
策划统筹: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顾问支持:全息元宇宙联合会(总会)
微 信:QXYYZCEO
总策划部: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总会)
支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书画专业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