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欧洲讯: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进入外交博弈高压期,欧盟内部出现明显分裂;美俄、美白俄外交同步升温。能源脆弱性、科技竞争与信息战加剧欧洲不确定性。整体呈现地缘格局重塑、科技权力迁移与战略自主再定义的结构性趋势。
1.乌克兰战争与和平谈判动态
Moscow 对欧洲国家派兵进入Ukraine 表示坚决拒绝,称“欧洲部队参加乌克兰战争‘out of question’”。
同时,有分析指出,尽管战争持续,俄方“在战场赢得胜利并非注定”。
Donald Trump 表示将派遣特使 Steve Witkoff 前往莫斯科,与Vladimir Putin 会谈,推动和平计划。俄方与乌克兰都对此前由美方牵头的方案表示谨慎。
然而,European Commission 领导 Ursula von der Leyen 警告,不应“强行分割”乌克兰,强调任何和平协议必须尊重乌克兰主权,不得通过武力改变边界。
总的来看,欧美在对俄谈判与对乌支援上的分歧与矛盾正在加剧 —— 虽有推动和平的外交动作,但欧洲多数国家仍坚持不能以牺牲乌克兰主权为代价。
2. 美俄/美白俄罗斯外交与地缘政治动作
美国政府正与Belarus(白俄罗斯)谈判,可能争取释放 100 多名政治犯,此举被视为华盛顿与白俄罗斯外交缓和的重要信号。
这一外交动作发生在俄乌冲突、欧美对俄制裁与东欧安全高度敏感的大背景下,可能是美国试图通过“软外交 + 人道议题”缓和区域紧张局势的一步。
欧洲内部对乌态度与团结危机
随着美国主导和平谈判进程,欧洲内部对方案的看法出现分化 — 部分国家支持强硬、防止领土让步;另有国家对继续军事援助与资金支持持犹豫态度。
东欧与北欧国家因距离俄更近、感受到安全威胁,倾向于继续对乌军事援助;而资深西欧国家则更关注国内支出、财政压力及对俄政策的经济回报与成本,对援乌谨慎。
这种内部分歧若继续扩大,可能削弱欧洲在对俄与对乌政策上的协调与战略自主能力。
3.国际社会背景中的科研与战略趋势 — 聚焦能源与技术
有报道指出,尽管欧美在核聚变与未来能源领域仍投入极大精力,但一些欧洲顶尖核物理学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认为中国在融合能量突破上可能领先 — 这是对传统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技一霸”假设的重大挑战。
这种趋势反映出,在全球战略竞争与科技竞赛的背景下,国际科研合作与竞争的格局正在重新洗牌 — 对你所关注的全球智库、媒体传播与国际格局判断有直接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