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培养肺细胞有助肺病研究
美国波士顿大学再生医学中心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将成人的血液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然后在一个月时间内用生长因子处理这些干细胞,直到它们变成与成熟肺细胞非常相似的细胞。
研究人员指出,要了解患者肺细胞出了什么问题,主要障碍是无法访问这些细胞或无法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培养。新方法可以从任何年龄患者中获得取之不竭的新肺细胞用于研究,这将有助于在实验室对肺部疾病进行建模,提高对多种肺病进行治疗的能力,如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新生儿呼吸困难或早发间质性肺病等。
●贫困儿童铅暴露造成大脑发育损伤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贫困可能加剧幼年铅暴露相关的认知及大脑发育损伤。
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儿童医院的科研团队从脑结构和认知测试得分两方面,对美国9712名9岁至10岁的儿童进行评估。根据每名儿童所在的人口普查区,利用来自华盛顿州卫生部的铅风险得分,估算铅暴露情况。结果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认知测试平均得分比高收入家庭的儿童低9%。对于同样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社会经济地位相似),生活在铅暴露风险高环境的儿童,其脑结构发育损伤也比生活在铅暴露风险低环境的儿童严重。
●美国人平均体温每十年下降0.03℃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指出,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的体温一直在下降,目前仅为36.6℃,而非37℃。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综合分析了677423份体温数据。结果显示,美国人的体温平均每十年下降0.03℃。19世纪初出生的男性体温比现在的男性高0.59℃;而女性的体温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已下降了0.32℃。这意味着,现在美国人的平均体温约为36.6℃,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37℃。帕森内特说:“最可能的解释是,由于出现了疫苗和抗生素,现代人较少感染病菌,我们的免疫系统不那么活跃,身体组织也不易发炎。”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杨许丽
全球晨读:7月16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6日,关注健康每一天【新冠病毒】降胆固醇药物或可治疗新冠肺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宣布,该校研究人员与美国芒
0评论2020-07-164649
全球晨读:7月15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5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北京疾控建议暑假不出国旅行在7月14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0评论2020-07-156496
全球晨读:7月14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4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北京号召新冠康复者贡献血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表示,北京正开展
0评论2020-07-144816
全球晨读:7月13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3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选购生鲜食品建议戴一次性手套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醒市民,疫情期
0评论2020-07-136250
全球晨读:7月12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2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返京无需核酸证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介绍,北京已
0评论2020-07-125980
全球晨读:7月10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10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取决两个因素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表示
0评论2020-07-104720
全球晨读:7月9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9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零病例不代表零风险零隐患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疫情高峰过后,出现部
0评论2020-07-094957
全球晨读:7月7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7日,关注健康每一天【疫情防控】北京疾控提醒不要在草原露营7月6日下午,在北京市召开的第143场新冠肺炎疫情
0评论2020-07-074604
全球晨读:7月6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原标题:晨读丨7月6日,关注健康每一天【风险等级】北京高风险地区仅剩丰台区花乡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最新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15
0评论2020-07-064558